糟糕!才30岁就骨质疏松了?
邱科金医生
发布于2022-07-25 21:48
阅读量599
本文由邱科金原创
缺钙?运动量少?老年病?人老了,骨质疏松好像……也正常吧?无关年龄,每个人都该熟知的知识点,建议认真看3遍……骨质疏松,是指骨骼中的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通常以T值低于-2.5为骨质疏松,T值在-2.5到-1之间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可以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并且往往“重女轻男”。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的骨质疏松及高危人群总数已达2亿人。 根据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全球每3秒就有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我国骨质疏松的调查结果: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 ,其中女性患病率达32.1%,远高于同龄男性的6%,而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了51.6%。简单来说,50岁以上女性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到了65岁以上,每两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患有骨质疏松!首先,是由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的,女性的骨骼本身比男性“纤细”和“单薄”。再者,女性在盛年期获得的骨峰值低,特别是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减弱,骨骼的破坏加快,相较于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最常见于两大类人群:一是老年人,多是因为复杂的衰老机制,二是绝经后女性,因为雌激素水平的断崖式下降。30岁的白领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很小。以腰背痛多见,很多人误以为是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还有桡骨远端骨折(手腕)、髋部骨折(大腿根部)。其中髋部骨折又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旦髋部骨折,很多人会在一年内死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或者致残、卧床。钙是骨骼的必需原料,但补钙并不是全部,还要补充维生素D,它能够促进钙的吸收。食物主要是鱼类,尤其是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等,其次是动物肝脏、蛋黄。 当然最便捷的方式是晒太阳,每天15-30分钟。如有特殊情况无法下楼或出门的,可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鱼肝油。(注意:不是鱼油!)已被确诊骨质疏松和发生过脆性骨折者,应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唑来磷酸、降钙素、特立帕肽等。骨质疏松的预防,应该开始于青少年时期,女性尤其注意。如牛奶、奶制品、豆制品以及坚果、绿叶蔬菜。其中,牛奶是最好的补钙品。阳光的作用在于可将皮肤中的维生素D前体转化为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一般来讲,体重越轻,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越高,骨折几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