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排尿次数的多少受饮水量和饮水类型以及饮水时间的影响。在正常饮水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排尿次数,白天是5-6次,夜晚0-1次。
如果超过了这个次数,就称为“尿频”。
换句话说,白天排尿次数超过6次,或者夜晚排尿超过1次,都称为“尿频”。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24小时内排尿次数大于等于8次,就属尿频。
什么叫尿频?
尿频是一种主诉,指患者自觉每天排尿次数过于频繁,每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很短,经常性排尿间隔小于2小时,每次排出的尿量小于200ml。
尿频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可能由一种疾病或多种疾病都具有的、相同的一种临床症状,常常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例如尿急,排尿疼痛,尿中有脓,尿中带血,尿失禁,多尿等等;尿频可以每次排尿量很少,也可以每次排尿量很多。
尿频可以出现在白天,也可以发生在夜里,或者白天、夜晚都发生。
有的人尿频持续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暂。有的人尿频时,尿液中可以查出细菌,有的却没有细菌。有的人尿频与饮料种类或者与进食有关。有的尿频患者饮水多,有的人却很少饮水。
而伴随尿频出现的种种症状,常常是鉴别尿频病因的重要线索。因此,我们可以从尿频伴随的症状去判断尿频的病因。
尿频分哪几类?
我们临床上把常见的尿频按发生的时间分为日间尿频、夜间尿频、日间及夜间都有尿频,还有多尿症。
尿频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有暂时性、阵发性,也有长期持续性的。下面分别阐述四种尿频。
一、日间尿频
1.尿频与运动、疼痛有关
这类尿频多出现在行动或运动后。如果伴有排尿疼痛,并有1-2次排尿中断,则应首先考虑膀胱结石。(排尿中断是指正在排尿时突然排不出尿来,经过活动之后或者改变体位之后又能排出尿液的现象)。肾结石患者可以因结石引起反射性膀胱症状而出现尿频,多数伴有腰痛。输尿管下段结石也可出现尿频,尤其是结石从输尿管末端进入膀胱壁内,还没有进入膀胱腔内时,可以引起尿频。
2.尿频与饮食有关
尿频伴有多饮、多食现象,应检查有无糖尿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多,人消瘦。
3.尿频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
这类尿频与行动、饮食无关,尿化验是正常的,同时尿道口未发现有异常。这时,需要考虑是否因神经、精神因素引起的尿频。
4.尿频与尿道口赘生物有关
尿频与行动、饮食无关,尿化验正常。此时,检查发现尿道口有赘生物遮盖,女性应考虑尿频为由处女膜伞病引起;或者手纸上有血迹,尿道口有红色突起,有触痛或有出血,应考虑尿频为由尿道肉阜引起。
二、夜间尿频
夜尿,是指一个人在夜里被尿胀醒去排尿。许多成年人睡觉一整夜可以不用起床排尿;也有一些人需要起床一次。
女性老年人夜间起床排尿比较常见。
夜间起床排尿次数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血液中的水量增多,使排尿量增多。如临睡前饮水量过大,还有就是,平卧睡觉时,因为所有的血管都处于同一水平面,消除了重力的影响,回心血量增多,尿量自然会增多。还有,为了消肿使用了利尿剂,血管外液体(组织液)回流到血管内,使血量增多,这种因素,也可能导致尿液产生过多。
第二种情况是组织里的水量减少,进入血管的水量增多。这是一种叫“抗利尿激素”作用的结果。在夜间,如果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肾脏近曲小管对原尿的回吸收减少,因而组织中存留的液体量减少,导致回到血液里的液体量增多,于是排出的尿液就增多,从而使夜间排尿次数增多。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计量夜里排尿次数和每次排尿时间,将结果告诉医生,这将有助于确定夜间排尿过多的原因。
三、日间和夜间都发生尿频
日间和夜间都发生的尿频有两类:尿液中查不到炎性细胞的尿频和尿液中可以查出炎性细胞的尿频,换言之,尿液中查不到白细胞的尿频和能够查出白细胞的尿频。
1.尿液中查不出白细胞的尿频
①膀胱不能完全排空,例如尿道狭窄引起的尿频等。
②尿频发生在大量无痛性血尿之后的病人,应检查有无膀胱肿瘤。膀胱肿瘤因为肿瘤长大,使膀胱有效容量减少,而出现尿频。
③曾经有泌尿系结石病史的患者,当出现尿频并伴有肾绞痛时,应检查结石是否已下移。
④少数肾结核患者仅有尿频的症状而小便没有异常改变。因此如果查不出尿频的原因,尽管尿液中找不到脓细胞,亦应当进一步检查是否有肾结核。
2.从尿液中能够查出白细胞甚至查出脓细胞的尿频
这是炎症性尿频,是由炎症刺激膀胱黏膜或尿道黏膜引起的。
膀胱非特异性炎症、霉菌感染,以及尿道炎症或阴道炎症等皆可能出现脓尿、尿频。
四、多尿症
多尿症引起尿频的主要原因是产生的尿量超过了功能性膀胱容量,例如尿崩症、糖尿病、肾脏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尿量产生增多等。
尿崩症和糖尿病不属于尿频的范畴。
不管是哪种情况,如果发现自己上厕所次数增多,应当尽早就医咨询,查明情况,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