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导入
乐乐三岁了,还不会开口说话,爸爸妈妈说乐乐基本不回应别人,平时也特别容易情绪失控,脾气倔,所以特别担心乐乐有自闭症。但让乐乐在家里做简单的事,如每天到楼下公园玩的时候叫乐乐穿鞋等,乐乐都能听指令。
爸爸妈妈带乐乐去医院,儿科医生建议先给乐乐做一个听力检查。爸爸说,平时家里关门的时候,孩子都会转头看,所以我的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听力肯定没有问题。
破解误区
孩子不会说话,但听力肯定没有问题?不一定哦!
听(即语言的输入)是说(即语言表达)的基础。
每一个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都应该接受听力检查,排除听力问题导致的语言发育问题。虽然每个孩子在出生后都接受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是有些听力障碍是迟发性的。这些有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孩子,出生时听力是正常的。听力损失出现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而且发病年龄不一致。
听力损失儿童有时候看起来好像可以“听懂”家长的指令,因为这些孩子可能通过其他的观察(比如肢体语言和手势的观察)等做出了反应。
比如,乐乐的爸爸让他把掉在地上的小车捡起来的时候,爸爸指着地上的小车。还有的时候家长让孩子执行的指令是每天常规性的,比如爸爸每天都要带乐乐去公园玩,每次出门前,爸爸一边自己穿鞋,一边对乐乐说“乐乐,把鞋子穿上”。乐乐不用听到指令就知道要做什么了。
再举个例子,看下面这张图片。妈妈在说宝贝来这里的同时,做出了伸出双手的动作提示儿童,儿童可能只是看懂了手势二不一定是听懂了妈妈说的话。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有听力损失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双侧极重度的听力损失 。根据他们听力损失的程度,这些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
所以,对有一些残余听力的听力损失儿童,当父母在安静地情况下同孩子说话,而且距离孩子很近时,孩子是会有所反应的。而且,即使是有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汽车的喇叭声,关门声等比较大的声音,孩子也可以有反应。
所以,听力损失的孩子,家长会觉得有时孩子“听”得见。
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如果孩子的听力损失不被及时发现,处在习得语言关键期的婴儿而的语言的的发展就会受的影响。同时,随着孩子的交流需求增加,而孩子又没有相对应的语言能力来表达的他的需要,就会很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比如脾气暴躁、扔东西等也会相继出现。
所以,对于处在习得语言关键期的婴幼儿进行定期的听力筛查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旦孩子有语言发育迟缓,首先应该做一个听力检查来排除听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