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师傅最近很苦恼,儿子多多已经7岁了,但这学期上学早上总是起不了床,叫也叫不醒,自理能力差,整理书包丢三落四,做作业粗心大意,边做边玩,经常拖拉到11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有时影响其他同学,后经老师提醒,来到儿童精神科求诊,经过医生仔细检查,多多是患了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通过一个月的住院治疗,多多的病状都消失了,张师傅的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那么,什么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简称ADHD,是学龄期儿童的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
(1)注意力集中困难,这类儿童比一般的同龄儿童更缺乏专注及贯彻到底的能力,他们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心并东张西望或接话茬,做事往往难以持久,做事也常常不注意细节,常粗心大意而出错。轻者,对感兴趣的事情还可以集中注意听讲或观看;重者,对任何事物都不能引起其注意,一件没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所以他们经常表现为做事有头无尾,丢三落四。
(2) 活动过度,患儿似乎有一股用不完的精力,会不断地活动,有的儿童从婴儿时期就有过度活动的特点,爱哭闹,爱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难以入睡,喂食困难,常以跑代走。在幼儿时期后患儿表现好动,坐不住,爱登高爬低,平时老是翻箱倒柜,不是拆开玩具就是打翻碗盆,难以安静的玩耍。上学后,在需要安静的场合,表现显著的过度活动,小动作很多,在课室里总是坐不住,屁股总是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严重的甚至擅自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开玩笑,扮小丑,常惹是生非。进入青春期后,小动作减少,很可能主观感到坐立不安。
(3)任性冲动,情绪不稳,本病患儿经常是行动先于思维,行动之前从来不考虑后果,比如,他会在课堂突然喊叫,甚至离座奔跑,抢同学东西或袭击别人,排队缺乏耐性,往往还没轮到他便抢先占队,有的儿童也经常破坏东西。但他们出现这些行为并非出于故意捣乱,而是没有考虑其行动的后果,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有的儿童则表现出比一般的同年龄儿童胆大,不怕危险,比如,他们不会游泳却跳进游泳池;在街上奔跑不顾前面有没有汽车。这类儿童有时显得情绪不稳,兴奋时难以自制,令人感到莫名其妙;不高兴时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有的儿童不如意就大发雷霆,甚至踢人、咬人。
(4)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虽然本病患儿的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成绩却普遍很差。由于他们上课、做作业都不能集中注意,情绪容易波动,这就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常常不及格,或成绩忽上忽下,波动很大。感知觉方面的一些障碍也会导致一些学习困难,如视-听转换障碍会使患儿阅读困难,而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和左右辨别不能会使儿童在学习算式和一些算术符号时发生困难。
ADHD的发病原因还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环境、社会家庭、心理因素、饮食等有关。ADHD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重要的、负责传递神经冲动的化学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医生称其为神经递质)出现代谢紊乱,浓度过低,从而削弱了他们正常情况下应有的功能,使得人体不能有效的过滤进入大脑的无关刺激,导致孩子对于外界的任何刺激都会不加选择的做出反应,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注意力涣散、多动、易冲动等表现。
得了ADHD怎么办?
事实上,由于ADHD是一种慢性疾病,所以光靠苦口婆心地劝说或严厉管教非但无法改善症状,还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一旦怀疑孩子得了ADHD,应及时去正规医院的儿童精神科就诊。而且确诊以后,就应该接受规范治疗,并长期随访。目前的治疗方案有:
(1)药物治疗,包括兴奋剂和非兴奋剂。
(2)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行为治疗、心理咨询、针灸,重复经颅磁刺激,沙盘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家长培训、学校干预。
(3)综合治疗,指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基础,也是首选治疗,在药物治疗前提下,心理行为治疗才能发挥其作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结合进行,能够发挥最大作用,而仅用非药物治疗不能改变神经递质的紊乱,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仅仅因为顾虑药物副作用而贻误了治疗时机,ADHD这个疾病对孩子的伤害和影响要比药物副作用严重的多。
在我们国家,由于文化偏见和社会认知的局限,药物治疗经常被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导致很多ADHD儿童的病情被贻误多年。等到孩子的症状极为严重,其他方法已经无能为力时,家长万般无奈时才选择药物治疗,这时治疗难度也大大增加。此外,很多儿童/家长没有坚持进行药物治疗,治治停停,一直无法摆脱ADHD这个慢性疾病的困扰。希望ADHD的患儿/家长一定要认清这些误区,配合医生,坚持规律、长期治疗。只有这样,患儿才能早日康复,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