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说,因为有大姨妈这位“亲戚”,所以女性比男人更容易长寿。
但光是大姨妈本身,就能够让女人瞬间“减寿”好几年,不是因为血量多少,而是这个十级大疼痛,真的让人……忍不了!!!
生活已经这么多苦难了,为什么还要吃“痛经”的苦?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摆脱这个烦人的痛经呢?!
一句话,想要弄清楚自己的痛经好不好治,先要知道自己是什么类型的痛经!
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于初潮后即开始,多为功能性。
继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痛经,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肿瘤等,在行经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多为器质性。
相对而言,原发性痛经会更容易痊愈,继发性痛经因为是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病程较长,更难治愈。
也就是说,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引发的痛经之后,距离你告别“姨妈痛”又近了一大步!!
中医在痛经的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和明显的疗效,因此长期被痛经困扰的患者,可以考虑寻求用中医的方法对身体进行彻底的调理,好更快地实现向“痛经”告别的小目标。
一般认为,女子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有轻微腹疼、下坠等不适,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这些不适明显变重,严重到会影响生活和工作,则需要治疗。
中医认为,痛经多由情志不畅、肝肾亏损及寒湿侵袭所致。根据病机不同将痛经分为以下几类:
主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两侧胀痛,按则痛加剧,伴有胸胁、乳房胀痛,月经量少,行经不畅,色暗有血块,块下痛减,舌质紫暗,有瘀点。
治法:理气化瘀,通经止痛。
方剂:膈下逐瘀汤加减。
主要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绞痛、冷痛,按则痛加剧,得热痛减,畏寒,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舌淡,舌苔白腻。
治法:散寒除湿,活血止痛。
方剂:温经汤加减。
主要症状:经前小腹灼痛,按则痛加剧,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小腹两旁时常疼痛,行经则痛剧。月经色暗红,质稠,有血块,有热烫感,带下色黄臭秽,小便短黄,舌红苔黄。
治法:清热除湿,祛瘀止痛。
方剂:银甲丸加减。
主要症状:行经后期或经后1~2日小腹隐隐作痛,按之痛减,月经量少,色淡,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
治法:益气补血,调经止痛。
方剂:圣愈汤加味。
主要症状:行经后期或经后1~2日,小腹绵绵作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治法:滋补肝肾,调经止痛。
方剂:调肝汤加味。
对于想要摆脱痛经困扰的女生来说,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外,生活上的调理也不能忽视。
1.避寒保暖
经前和经期前2天,注意保暖,防止受寒,不要冒雨涉水,不要坐卧在潮湿的地方,不要用凉水洗脚;平时应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另外,痛经发作时,可卧床休息,下腹部放一个热水袋,促进血液流通,温暖盆腔。
2.保持情绪舒畅
情志不畅、精神紧张是导致痛经的重要因素之一,焦虑、紧张等情志刺激,可引起内分泌变化,导致子宫痉挛性收缩,引起痛经或者加重痛经。
所以,要尽量保持情绪舒畅,不用紧张,不用恐惧,更不用把月经当成负担。
3.饮食调养
痛经患者平时应少吃寒凉、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宜吃温性食物如红糖、大枣、鸡蛋、鲫鱼、黄鳝、虾、羊肉等,和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如红萝卜、菠菜、桂圆、核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