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失调怎么办?中医教你如何调理!

王连容医生 发布于2023-04-20 15:38 阅读量2175

本文由王连容原创


月经失调


中医科

月经与每一个女性都息息相关,来得多,来得少,来得迟,来得早,来得太频繁……这些都是月经失调的表现。那么,正常的月经长啥样?月经失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就由连平县妇幼保健院名老中医黄传发主任给大家科普一下“月经失调的那些事~

01

什么是月经?


中医《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言:“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月事即月经


从月经来的第一天至下次月经来的第一天称为一个月经周期。

  • 月经周期:28±7天(21—35天),平均28天

  • 经期:2-7天,平均4-6天

  • 初潮:14岁(11-16岁)

  • 绝经:45-55岁左右

  • 生理性停经:妊娠期、哺乳期


正常的经血呈暗红色,其中混有粘液或子宫内膜碎片,具体也有很多变化,不过大多在这个色系左右。


02

如何判断月经失调?


月经失调主要是指月经周期的异常,常伴月经量、色、质的改变。

依据周期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将月经失调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

01

月经先期(经早)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是10多天,且要连续出现三个月都提前。

02

月经后期(经迟)

月经周期推迟7天以上,甚至是40-50多天,且连续出现三个月都延迟。

03

月经先后不定期(经乱)

月经周期提前或推迟7天以上,且不按周期来潮,连续三个月如此。



03

为什么会引起月经失调?




从中医上来讲,长期的过食寒凉食物,内伤生冷寒凉;或者外感风寒,风冷寒邪入侵等,寒为阴邪收引凝滞,血得寒则瘀滞,导致月经下不来,造成月经推迟、经血减少等情况。当然了,导致月经失调的原因不止这些,还有虚实之分,并且以虚实夹杂多见。



虚者比如脾胃比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脾虚失于固摄;或肝肾气血不足,导致冲任不充等。实者为邪气阻隔,比如情志不畅所致肝郁气结,气滞血瘀等,或者痰湿瘀滞,脉道不通等。


简单来讲,如果把身体比作水库,月经就像是定期开闸放下的水。要保证每个月都能有“水”流出来,那么就要保证两个必要条件:

(1)水库有水;

(2)水道通畅。

如果,水库没水(脾胃比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或肝肾气血不足,冲任不充),那么下游也没有水。

如果,水道有阻塞(情志不畅所致肝郁气结,气滞血瘀等,或者痰湿瘀滞,脉道不通),那么水库放水,下游同样流不出水,因为堵住了。


04

月经失调怎么办?


看医生!!!
看医生!!!
看医生!!!


女性月经失调,便会有痛经、头痛、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肤色晦暗等症状,长期如此,轻者就会加速容颜衰老,重者将导致妇科重症,更甚者会直接导致不孕。


所以如果有月经不正常的朋友,一定要及时的就医看诊!对症治疗!


月经不调的原因复杂,因人而异,没有“吃了就好”的药!


中药治疗

可来医馆问诊开药,中成药有许多治疗月经不调的,如月经推后或量少可服益母草膏、当归膏、逍遥丸等,体虚月经不调的可服定坤丹、乌鸡白凤丸、阿胶膏等。(注意:就医后遵医嘱服用


艾灸、针灸调理

若出现月经不调,可到中医科或者康复科采取针灸按摩等方法调养。


05

日常养护


饮食调养

日常饮食要以营养清淡为主,注意荤素搭配。营养不平衡、过食辛辣之品、过度饮酒或过食寒凉生冷,就容易导致月经失调。正值经期应少吃生冷瓜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保暖

经前应避免冒雨涉水,夏天空调房内女性应少露脚踝和下腹部,以免因寒而滞血。

调和情志

不少妇女的情绪易随着月经周期而波动。因此,要注意疏肝理气,消除不良情志刺激的影响,保持健康正常的心态。

避免熬夜

熬夜伤阴血,容易肾精不足,也会导致月经失调。别在经血量多时,要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的体育运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