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食物会引发抑郁?应该怎么吃才健康?

颜瑜章医生 发布于2022-08-11 14:46 阅读量829

本文由颜瑜章原创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填饱肚子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它带来的不仅是生理满足,还有情感慰藉


试想想,辛苦一天后将美味佳肴尽收腹中,是不是感觉疲惫感都被消除,整个人都开心不少?


所以美食的确有治愈人心的力量。但你一定想不到,食物其实还有隐藏的阴暗面。如果打开姿势不对,食物也有可能致郁。

食物如何影响情绪、诱发抑郁呢?原因在于它会影响人体内的炎症水平。


炎症,身体的免疫反应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增加肠道内炎症因子的滋生,这正是诱发抑郁的关键原因。


什么是炎症因子?提起它大家一定会感到陌生,但如果只提炎症,相信大家就会熟悉的多,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


因为炎症拥有红、肿、热、痛等多样反应,所以日常生活中很多身体不适的情况,都可能是炎症引起的,比如喉咙痛、发高烧、头晕乏力等。


而炎症因子,指的就是参与炎症反应的各种细胞因子,它们广泛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和组织。


大部分时候炎症因子无声无息地蛰伏在人体内,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但如果我们的身体受外部刺激出现损伤,大量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免疫系统就会行动起来。


数以百万计的白细胞赶来保护受伤部位,于是受伤部位就会出现炎症,这也是急性炎症的好处。


但是如果炎症持续存在,就会形成慢性炎症,可能诱发一系列并发症。


炎症因子影响情绪


那炎症为什么会影响情绪呢?医学界提出了两种说法:


第一种认为,原因在于大脑内的免疫细胞被激活。


一般认为,大脑独立于免疫系统之外,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细胞无法进入大脑。


于是有人疑问:那大脑受到外界刺激出现损伤时,怎么启动免疫反应呢?


答案就是大脑内存在着特殊免疫的细胞——小胶质细胞。当大脑需要免疫时,小胶质细胞会被激活,以保护大脑内的其他神经细胞。


而发表在科学杂志《Immunity》上的一项动物研究证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会让动物感到恶心和不安。



这项研究推及到人类身上就是:当小胶质细胞被激活时,我们容易产生负性情绪,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症。


所以当摄入饮食增加了炎症因子滋生,就可能激活脑内免疫细胞,进而增加抑郁情绪出现的几率。


第二种认为,原因在于大脑内的血清素被抑制。


炎症,会触发身体内组胺的释放,增加流向受伤部位的血流量,从而让免疫细胞更好地保护受伤部位。


但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证明:炎症引起的组胺分子释放,会抑制人体内血清素的浓度水平。


血清素正是让人感到愉悦幸福的重要神经递质。


当它的浓度水平低于正常水平,就会让我们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睡眠、暴躁易怒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抑郁症。


而最让人意外的是,它还会抑制抗抑郁药增强血清素的能力。


简单来说,假如患者确诊了抑郁症,正在通过舍曲林、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进行治疗,那么药效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当摄入饮食触发人体免疫系统,引起炎症反应,就有可能降低血清素的正常分泌,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



合理规避炎症性饮食


既然知道炎症会引发抑郁,那怎么进行合理规避,减少食物中摄入的炎症因子呢?有4类饮食要注意:

●高糖高脂食品,如薯条、炸鸡、冰淇淋等


●精致碳水化合物,如面包,土豆,面条等


●加工肉类,如腊肉、卤肉、熏肉、培根等


●所有含酒精的饮食,如白酒、醉虾醉蟹等

数据显示,长时间食物增加炎症因子的食物,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将明显提高25%。85%确诊抑郁的患者,在坚持炎症性饮食后症状加重。


另外,观察上面罗列的食物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炎症性食物是不健康的,它们容易导致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身体变化。


而肥胖又容易让我们遭受恶意评论,做出较低的自我评价,增加抑郁风险。所以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采用生酮饮食模式或地中海饮食模式。


多吃碳水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适中、脂肪含量高的饮食。


可以多吃如西兰花、菠菜、油菜等高纤维蔬菜,也可以多吃深海鱼、非加工肉类如鸡肉、猪肉等。



饮食和情绪有着密切联系。管住嘴,迈开腿,心情才能美美哒。


所以赶紧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吧,减少体内炎症因子,从今天开始做起~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