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睡眠障碍,如何“自救”?

李龙春医生 发布于2022-10-09 09:55 阅读量225

本文由李龙春原创


睡眠对于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十分重要,对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决策判断、创造性思维起着决定性作用。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的心血管、消化、神经、免疫、代谢和内分泌等系统的正常运转,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


因此健康的睡眠必不可少。


健康的睡眠包括两点:


①睡眠持续时间。目前多数的睡眠指南建议:成年人科学的睡眠时间为为 7~9 个小时,学龄前儿童每晚至少睡 10 个小时,青少年睡眠 9~10 个小时,老年人建议 7~8 个小时。

图片来源:freepic


②睡眠质量。高质量的睡眠包括入睡快,睡得沉,做梦少,中间无觉醒,无异常睡眠模式和睡眠行为,无早醒,次日醒来精神饱满,周身无乏力感。

但现在失眠的人越来越多
 
《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近3/4受访者曾有睡眠困扰,入睡困难成头号问题。

《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3/4的人晚上11时之后才能入睡,近1/3的人在凌晨1时后才能进入梦乡”。

睡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生命现象,与生物进化、物种繁衍和个体生存发展等密切相关,睡眠脑功能在正常生命活动及重大疾病发生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freepic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加,睡眠-觉醒障碍发生率升高,这与很多精神疾病,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脑信息处理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异常等相关联,更与很多常见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肌梗死、痴呆、肥胖、免疫功能失调有着重要关系,因此睡眠-觉醒障碍是不容忽视的“慢性杀手” 。

临床上,常见的睡眠障碍形式有:


① 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

② 早醒和日间瞌睡增多;

③ 入睡困难明显,睡眠潜伏期延长(超过30分钟);

④ 睡眠维持困难,觉醒次数和觉醒持续时间增多(大于2次);

⑤ 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小时等。

图片来源:freepic

面对睡眠障碍,如何自救?


1、当失眠只是偶然发生时,建议此类人群注意调养,在发生失眠的次日给予适当的睡眠补充;如果早醒,但第二天也没有精神不振、嗜睡或者乏力的症状,那就是对睡眠需求比较少,不要紧张和焦虑,这种早醒可以不治疗的!

2、多吃安神类食材,例如酸枣仁、银耳及百合等,可以静心安神、益气补脾、助睡眠,缓解患者的失眠之苦,但切忌晚饭要适量,做到睡前3小时不进食,饥饿或者饱食都是对睡眠不好的哦!

3、对咖啡因敏感的小伙伴,建议午后就避免含咖啡因的饮品,包括奶茶哦!

4、疫情以来,不少人情绪处于时刻紧张状态,易导致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睡眠。这时,调理情绪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以在临睡前做一些舒缓身心的活动,比如泡脚、冥想等,舒展精神,放松身心,从而改善睡眠!

图片来源:freepic

5、 适量运动,现在上班族多久坐,可以适量做些运动,30分钟即可,切记不要睡前剧烈运动。

6、 最好不要在睡前关灯后继续玩手机,避免蓝光的影响,可考虑卧室使用避光窗帘,营造卧室暗环境。

7、 白天多晒太阳,促进自身褪黑素的分泌以及维生素D3的生成,多食深绿色的叶子菜,例如菠菜、西兰花等,都是有助于睡眠的!

8、如果是严重的睡眠障碍时,个人调节根本不起作用,就不要讳疾忌医,适当的药物辅助、心理治疗等也能够帮助快速调整睡眠。

Ps:长期有失眠困扰的人群,可以参考使用以上方法,用了上述方法未能改善,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者到医院就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