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血管瘤会自动消退,是真的吗?

夏正超医生 发布于2025-02-04 14:05 阅读量12

本文由夏正超原创

  在婴幼儿常见疾病中,血管瘤是备受家长关注的一种状况。很多家长听闻婴幼儿血管瘤会自动消退,这一说法让他们在担忧之余又抱有一丝侥幸。那么,婴幼儿血管瘤会自动消退,到底是真的吗?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婴幼儿血管瘤的基本概况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 4% - 5%。它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其形成原因主要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从外观上看,血管瘤可表现为多种形态,常见的有红色的斑片、丘疹或肿块,有的像草莓一样鲜红凸起,有的则颜色较深、质地较软,如海绵状血管瘤,还有的是多种形态混合存在的混合型血管瘤。这些血管瘤能够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头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较为多见。

  二、部分婴幼儿血管瘤可自动消退

  1.消退比例与类型

  真的有相当一部分婴幼儿血管瘤是能够自行消退的。据研究统计,约 50% - 60% 的血管瘤会在宝宝 5 - 7 岁时自行消退。其中,草莓状血管瘤自行消退的比例相对较高。例如,一些较小的、位于体表非重要部位的草莓状血管瘤,往往有较大的自行消退可能性。这些血管瘤在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可能会经历一个快速生长的阶段,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缓,随后开始进入消退期。在消退过程中,血管瘤的颜色会逐渐变淡,从鲜艳的红色变为暗红色、淡红色,较后可能接近正常皮肤颜色;其质地也会由较硬、凸起逐渐变软、变平。

  2.消退过程与时间

  血管瘤的消退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数年时间。在消退初期,可能只是颜色稍微变浅,体积略微缩小,家长可能很难明显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瘤体的变化会逐渐明显。比如,一个原本直径约 2 厘米的草莓状血管瘤,在消退 1 - 2 年后,可能直径缩小到 1 厘米左右,颜色也由鲜红色变为淡红色。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血管瘤在自行消退,在消退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如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松弛、色素沉着或减退等情况。色素沉着表现为血管瘤消退部位的皮肤颜色变深,可能呈褐色或黑色,而色素减退则会使局部皮肤颜色变浅,呈白色或灰白色,这可能会对宝宝的外观发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在面部等暴露部位。

  三、并非所有婴幼儿血管瘤都能自动消退

  1.特殊类型与部位

  虽然部分血管瘤会自行消退,但并非所有类型和部位的血管瘤都如此幸运。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自行消退的比例相对较低。海绵状血管瘤由很多薄壁血管组成,内部充满血液,其生长模式较为复杂,往往难以自行消退。例如,一些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即使经过长时间观察,也可能仅出现轻微的变化,甚至会持续增大,对周围组织发生压迫,影响qi官功能。混合型血管瘤兼具草莓状和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其自行消退的可能性也较小,且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引发更多并发症。

  另外,位于重要qi官周围或功能部位的血管瘤,即使有自行消退的趋势,也可能因为在生长过程中对qi官功能发生影响而需要干预。比如眼部周围的血管瘤,可能会影响视力发育;口唇部位的血管瘤可能会影响进食、说话等功能;颈部的血管瘤如果压迫气管、食管,会导致呼吸和吞咽困难。这些部位的血管瘤,即使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医生也会通过具体情况综合评估是否需要提前治疗,以避免对宝宝的生长引起不可逆的损害。

  2.生长情况与风险

  有些婴幼儿血管瘤生长迅速,在短时间内体积明显增大,这种情况下自行消退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且由于其快速生长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例如,快速生长的血管瘤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溃、出血,因为其血管壁较薄,在瘤体增大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或内部压力的影响而破裂。一旦破溃出血,不仅会给宝宝带来疼痛,还可能引起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疾病,危及宝宝生命。此外,较大的血管瘤还可能对周围组织和qi官引起压迫性损伤,影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比如肝脏部位的血管瘤,如果不断增大,会压迫肝脏组织和血管,导致肝功能异常、门静脉高压等严重后果。

  四、应对婴幼儿血管瘤的正确态度与措施

  1.密切观察与记录

  当发现宝宝患上血管瘤时,家长先不要惊慌失措。对于那些有可能自行消退的血管瘤,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其变化。能够定期(如每周或每两周)给宝宝的血管瘤拍照记录,观察其颜色、大小、形状、质地等方面的变化。同时,注意宝宝是否有因血管瘤引起的不适症状,如哭闹不安、局部疼痛、瘙痒等。如果发现血管瘤生长迅速、颜色加深、出现破溃出血或宝宝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例如,家长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原本直径 1 厘米的血管瘤在一周内迅速增大到 1.5 厘米,或者血管瘤表面出现了破损、渗血等情况,就不能再继续等待其自行消退,而需要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专业诊断与评估

  家长应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血管瘤专科或儿科就诊,让医生对血管瘤进行专业的诊断和评估。医生会通过血管瘤的类型、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宝宝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其自行消退的可能性以及是否需要治疗。一般来说,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手段,以更准确地了解血管瘤的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例如,通过超声检查能够确定血管瘤的深度、血流情况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如果医生判断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的可能且不会对宝宝引起严重危害,会建议继续观察,并给予家长一些护理指导;如果医生认为血管瘤自行消退的可能性较小或已经对宝宝发生了不良影响,则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积极配合治疗

  如果宝宝的血管瘤需要治疗,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目前针对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如普萘洛尔,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能够抑制血管瘤的生长,促进其消退。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给宝宝服药,密切观察宝宝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如心率减慢、低血压、低血糖等,并定期带宝宝回医院复查,以便医生通过治疗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激光治疗主要支持于浅表的血管瘤,能够使血管瘤的颜色变淡、体积缩小,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治疗后家长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皮肤,避免感染。手术治疗一般用于较大的、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结果不佳或有严重并发症的血管瘤,手术前家长要做好宝宝的心理安抚和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和疤痕形成。

  总之,婴幼儿血管瘤部分会自动消退,但不能一概而论。家长需要正确认识这一情况,密切观察宝宝血管瘤的变化,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医生的建议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以保有宝宝能够健康成长。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