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因溯果:暴增的肺结节

何旭医生 发布于2023-02-11 19:23 阅读量14778

本文由何旭原创

       近来,随着入职高峰期的到来,很多人都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肺结节,有的人不以为意,有的人却极其担心,生怕发展成肺癌,得了肺结节真要这么“慌”?是不是得了肺结节就离肺癌不远了?答案当然是“NO”!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肺结节,让大家能正确的认识肺结节。


       首先,什么是肺结节,肺结节是指直径≤3cm、影像不透明、边界清楚、周围完全由含气肺组织所包绕,无肺不张、肺门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等表现的肺部病灶。


01肺结节的分类

根据结节的大小,临床上分为:

最大直径小于5mm的叫肺微小结节

最大直径在5mm~10mm之间的叫肺小结节

最大直径在10mm~30mm之间的叫肺结节

最大直径大于30mm的叫肺肿块

02按病灶性质分:

纯磨玻璃结节:像磨砂玻璃一样,密度较低。

  

实性结节:结节边界清楚,密度较高,良恶性较难鉴别。


混合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的混合体。


其次,谈一下肺结节的起因,感染和肿瘤是较为常见的因素,其它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韦氏肉芽肿病等均可引起肺部结节。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恶性肿瘤往往放在首位考虑,但是90%以上的孤立性肺结节病因为良性的。

那么,体检时发现肺结节并不代表有肺癌。

其实,上面提到的3 种结节既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最容易是恶性的,是混合性结节。

但即便现在是良性结节,日后也有恶性病变的可能,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定期复查随访,有需要时也得采取一定的干预手段

很多人会想,既然结节有癌变风险,立马切除就好啦,何必还等什么定期复查?其实不然,治疗结节,应根据个人情况,判断结节是否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不能盲目选择“一刀切”。

一方面,切除结节也可能存在损伤正常组织的风险;另一方面,某些肺结节存在“消失”的可能,所以医生常建议低危结节应以观察为主。

最近,“打疫苗得肺结节”的谣言疯狂传播,很多专家出来辟谣,但仍有人质疑为什么肺结节检出率那么高,这受很多因素影响,CT机是检出肺结节的主要仪器,随着仪器的更新进步,很多以前旧仪器检测不出的小结节现在也可以检测出来了,而环境污染、食品问题泛滥、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也导致了肺结节发病率上升,同时受疫情影响,部分医院要求患者入院做肺CT,这也导致了检出面的扩大,这些原因才是肺结节暴增的根本原因。

既然肺结节可能是早期肺癌,也可能是良性病变,那么能不能准确鉴别良恶性呢?很遗憾,目前还不能,即使是现在被视为健康体检和肿瘤诊断最佳手段的PET/CT检查,也有近一半的诊断错误率,因此临床上更多的是根据大小、危险因素多少、CT上有无恶性征象、抗炎治疗是否有效来决定是否手术。

那么,一旦检出肺结节应该如何处理呢?要不要切,讲真的,专家们目前还有不同意见,比较普遍的意见如下

Θ.实性结节

≤4mm

无肺癌危险因素者,不需要进行随访。

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12个月后重新评估,若无变化则,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4-6mm

无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12个月重新评估,如无变化,其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

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6-12个月之间随访,如果没有变化,则在18-24个月之间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

6-8mm

无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6-12个之间随访,如未发生变化,则在18-24个月之间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最初的3-6个月之间随访,随后在9-12个月随访,如果没有变化,在24个月内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8mm

建议在3-6个月、9-12个月及18-24个月进行薄层、低剂量CT扫描随访。

θ.磨玻璃和部分实性结节

<5mm孤立性纯磨玻璃结节

建议在6个月随访胸部CT,随后行胸部CT年度随访。

≥5mm孤立性纯磨玻璃结节

建议在3个月随访胸部CT,随后行胸部CT年度随访。

如果直径超过10 mm,需非手术活检和(或)手术切除。

孤立性部分实性结节

1、单个部分实性结节直径≤8mm者:建议在3、6、12 和24个月进行CT随访,无变化者随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

2、部分实性结节直径>8 mm者:建议在3个月重复胸部CT检查,适当考虑经验性抗菌治疗。

3、若结节持续存在,随后建议使用PET-CT、 非手术活检和(或)手术切除进一步评估。

4、对于6 mm及以上实性成分的部分实性结节,应考虑3~6个月行CT扫描随访来评估结节。

5、对于具有特别可疑形态(即分叶或囊性成分)、连续生长或实性成分>8 mm的部分实性结节,建议采用PET-CT、活检或切除术。

θ.非孤立性多发结节

1、评估中发现有1个占主导地位的结节和(或)多个小结节者,建议单独评估每个结节。

2、对于多发性纯磨玻璃结节,至少1个病变直径>5 mm,但<10 mm,又没有特别突出的病灶,推荐首次检查后3个月再行CT随访;如无变化,其后至少3年内每年1次CT随访,其后也应长期随访,但间隔期可以适当放宽。

3、如果结节增多、增大、增浓,应缩短随访周期,或通过评估病灶部位、大小和肺功能情况,选择性局部切除变化明显的病灶;如果结节减少、变淡或吸收则延长随访周期或终止随访。

4、对有1个以上肺结节的肺癌患者进行分类和采取最佳治疗存在困难时,建议多学科讨论。

5、般认为>10个弥漫性结节,很可能伴有症状,可由胸外恶性肿瘤转移或活动性感染导致,原发性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要提醒大家的是:过小或过早进行手术切除都会导致过度治疗!如何治疗应由专科医生判断,关键时刻一定要就医咨询。

不过一旦肺结节出现形态变化,如边缘毛刺分叶、内部密度不均、存在胸膜牵拉、进行性增大、血管穿行,则需要重视起来!因为肺结节长得越古怪,恶性的可能性越大,必要时要进行外科手术切除。


广大读者肯定要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明确肺结节及肺肿块的性质呢?

如今明确肺结节及肺肿块良恶性的主要手段包括:痰液检查,支气管镜下穿刺检查,CT定位穿刺检查,血液肿瘤指标检查,胸腔镜活检诊断与治疗等。

对于以下3类人群应该着重注重定期筛查

年龄>50岁,吸烟史>20包年(即每天吸烟包数x吸烟年数)

长期从事粉尘性环境工作者

长期二手烟吸入者,尤其是30岁以后的妇女

有肺癌家族史者

总之,对于“暴增”发现的肺结节,要寻因溯果,既不能过于“恐慌”,又不能“过于轻视”,要正确认识它,并及时到医院请教专科医生,给予正确的处理方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