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呢?

张海波医生 发布于2022-07-24 21:16 阅读量188

本文由张海波原创

脑血栓形成

概述

脑血栓是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变形、堵塞,血栓形成,引起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该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人。该病的主要症状有四肢麻木,口眼歪斜,不会说话,严重者会发生偏瘫,甚至还会出现肺部感染,皮肤压迫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如果出现该症状,可以服用脑血栓片和通脉颗粒等药,或者是去医院做检查。




图片发自160App



诱发因素

脑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包括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大量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等,以上因素均会不同程度的损伤脑血管健康,诱发脑血栓形成。

征兆

征兆一:说话不利索或流口水。

征兆二:突发性眩晕。眩晕是脑血栓征兆中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任何时候,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

征兆三:突发性头痛。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且伴随抽搐,特别是在夜间发生更要注意。

征兆四:打哈欠。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征兆五:走路不稳,步履蹒跚。如果老年人步态突然变化并伴有肢体麻木无力,则很有可能患上了脑血栓。

征兆六:看不清东西,视线模糊,一小时之内又恢复正常,这也是脑血栓的前兆。

征兆七:手拿不稳东西,常脱落在地。

征兆八:血压出现异常。血压忽高忽低,高可达200以上,低不足50。

征兆九:鼻子出血。特别是高血压病人如果鼻子出血,半年内很可能突发脑血栓。

征兆十:肢体麻木、哆嗦。

日常护理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晚间活动量小,睡眠前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栓塞。

加强居家安全护理,防止跌倒;家属可帮助患者锻炼肘关节、肩关节和其他关节,保证关节的活动度。

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要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病变,每天检查足跟、踝关节、尾骨等骨隆突部位有无压疮,鼓励患者适当咳嗽,避免肺部感染。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