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骨折患者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是危机还是契机?

张鑫医生 发布于2024-07-14 22:04 阅读量427

本文由张鑫原创

  骨质疏松性骨折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或通常不会引起骨折的外力时发生的骨折,亦称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于普通的创伤性骨折, 其发生与骨密度的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质量下降等全身骨骼病理性改变密切相关,常见部位: 胸腰段椎体、髋部 ( 股骨近端) 、腕部 ( 桡 骨远端) 、肩部 ( 肱骨近端) 、骨盆和肋骨等。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原则: 复位、固定、功 能锻炼、抗骨质疏松治疗。


答疑一:高龄骨折患者保守治疗?

答:保守治疗优点:1.无创:没有二次创伤,没有围手术期相关风险,易于接收;2.骨折自然愈合,没有人为干预。缺点:1.骨折愈合慢,需要长期卧床,2.长期卧床导致骨量进一步丢失;3.卧床带来相关风险: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4.骨折疼痛带来相关风险:长期服用止痛药物导致胃溃疡,长期慢性疼痛影响心理睡眠等。


答疑二:高龄骨折患者手术治疗?

答:手术治疗优点:1.骨折复位固定,有利于骨折椎体的重塑;2.减少卧床带来的相关并发症;3.骨折稳定后疼痛缓解,早期下地活动,避免骨量进一步丢失。缺点:1.围手术期麻醉相关风险,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麻醉过程中诱发心脑血管意外;2.围手术手术相关风险,出血,感染,骨水泥渗漏等。


答疑三:高龄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是危机还是契机?

答: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科治疗应强调个性化,在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况、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后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复位和固定应尽可能简单有效,注重功能恢复; 对于高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若身体一般尚可,要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一般都可达到治疗目的。但在追求快速康复治疗的今天,老年微创手术是不错的选择。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有开放手术适应证时, 应尽快评估患者全身及骨骼状况,尽可能早期实施手术。


答疑四:骨质疏松脊柱相关骨折如何选择?

答:高龄骨质疏松脊柱相关骨折患者一般合并多种等内科疾病,长期的疼痛、活动受限下患者易出现坠积性肺炎、褥疮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椎体成形技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通过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强化及稳定伤椎的效果。它以创伤小、缓解疼痛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值得推荐。


答疑五: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选择?

答:1.疼痛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前和术后会出现明显疼痛,缓解疼痛十分重要,应尽早使用非甾体类药物建议选 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或降钙素 ( 鲑鱼降钙素、依降钙素) 治疗; 镇痛效果不满意时可使用阿片类药物,部分患者可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法;2.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分为3类:基础补充剂(钙剂、维生素D)、促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激素)、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雌激素及其受体调节剂、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


参考文献:

[1]林华,徐又佳,刘强,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干预指南[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8.DOI:CNKI:SUN:GUSS.0.2018-05-003.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