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衰减参数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临床价值分析

尚建中医生 发布于2022-08-26 16:14 阅读量1040

本文由尚建中原创

  脂肪性肝病,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存在肝脏脂肪变的慢性肝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中的超声衰减参数可较好地诊断肝脏变性,并可将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进行分级。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采集: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

  2、肝脏生物化学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采用OlympusAU 2700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

  3、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测:每例患者均在床旁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测,肝组织标本2.2cm×0.08cm,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4μm组织切片,HE及Masson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学变化。

  4、UAP、LSM值检测:应用肝脏瞬时弹性扫描仪对患者进行UAP、LSM值测定,每位受试者至少获得10次以上有效检测,以所有有效测量值的中位为最终结果,所有测量值的四分位间距与中位数之比<30%且成功检测次数与总检测次数之比≧60%为有效测量。

  结果  

  1、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结果:入选的130例存在肝脏脂肪变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分级F1级43例,F2级47例,F3级32例,炎症活动度分级G0及15例,G1级61例,G2级44例,G3级8例,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S0期5例,S1期41例,S2期33例。

  2、入组患者UAP值与年龄、性别、BMI、血清学、肝组织学、LSM等指标的相关性:UAP值与BMI、PLT、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成正相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脏纤维化程度、LSM无相关性。

  3、UAP值与不同水平的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以ALT、AST、GGT、TBiL、TG参考区间正常上限位参照基线,将受试者按ALT、AST、GGT、TBiL<1×ULN,ALT、AST、TBiL≥2×ULN进行分组,计算UAP值与不同水平的ALT、AST、GGT、TBiL均无相关性。

  4、UAP联合BMI诊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效能分析:以肝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标准,将130例患者按脂肪变性程度进行分组,应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UAP以及UAP联合BMI诊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F≥2、F≥3和F=4三组,应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UAP以及UAP联合BMI诊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F≥2、F≥3和F=4的效能。

  结果显示UAP分别为0.670、0.725和0.773,截断点分别为276dB/m、288dB/m、293dB/m,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50,0.836)、(0.500/0.9212)及(0.750、0.836)。UAP联合BMI诊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F≥2,F≥3,F=4的AUC分别为0.730和0.820。

  讨论  

  当患者肝脏处于炎症活动期,血脂水平异常时,UAP对肝脏脂变仍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这与Shen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患者BMI≥24kg/m2,UAP与BMI呈正相关,患者BMI越高,UAP值越高,但当BMI≥28kg/m2时,两者无相关性。

  UAP反应肥胖患者肝脏脂变程度的准确性明显下降,可能是因为UAP值测定是建立在LSM有效的基础上的,而肥胖会影响LSM检测。

  UAP作为诊断肝脏脂肪变性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兼具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不受病因的影响,适用于各种病因导致或合并的肝脏脂肪变性患者,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作为慢性肝病患者定期监测肝脏脂变程度的首选检查。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