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反直觉的心理健康常识,你知道多少?

钟宇医生 发布于2022-10-10 16:59 阅读量6567

本文由钟宇原创


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2022年的主题是“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

让我们了解一下常被误解的心理健康知识点吧




01

误区一


Q

睡前饮酒可以助眠吗?

A

‍‍‍‍酒精确实可以诱导缩短入睡时间,但酒精在半夜被代谢完以后,镇静作用消失,半夜清醒后睡眠不深,睡眠连续性降低。总之,睡前饮酒一定程度有助于入睡,但无益于深度睡眠。





02

误区二


Q

晚上不睡,白天补觉,合理吗?

A

人体的睡眠节律受生物钟影响,白天补觉会打乱正常的睡眠节律,反而会加重失眠。总之,该干活干活,该睡睡。




03

误区三


Q

有洁癖就是强迫症吗?

A

“洁癖”只是一种行为特点,对某些特殊工作,如医护工作等,一丝不苟才能使得患者放心!总而言之,洁癖不是强迫症只要你能够接受,不影响他人,有利于工作,就没有任何问题!




04

误区四


Q

焦虑感越少越好?

A

想要减轻焦虑感,主动面对焦虑才是最好的办法。同时,适度焦虑反而具有积极作用。

这是由于,焦虑与动机是一条倒U型曲线,适度焦虑的时候,动机水平最高。过度焦虑,反而使得动机水平下降。觉得任务太难,此时也应尽到心理专科医院求助。




05

误区五


Q

培养孩子自信,就该经常表扬?

A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意识到鼓励对教育的重要性。
但矫枉过正,缺少批评,
也让孩子对自我理解失真,
做60分的父母,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06

误区六


Q

测评量表显示我有中度抑郁,代表我有抑郁症?!

A

错!错!错!
有且仅有医院精神科医生,才有对心理疾病的诊断权!
首先,心理疾病,并不容易识别,以抑郁症为例,要符合三低表现:
其中持续性情绪低落超过14天,期间无任何开心的时刻,才符合诊断标准之一。

其次,精神心理异常由遗传和环境共同造成。环境如同开关,遗传素质越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高,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先天患有心理疾病的遗传素质越高,对父母的养育要求就越高。

最后,若有心理疾病,积极接受干预是关键。
好转后在医生指导下停药,切勿自行停药!(敲黑板!)



07

误区七


Q

心理疾病与身体无关?

A

检查正常,却怀疑自己身体有病,是一种心理疾病。
而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均为身心疾病。



08

误区八


Q

慢性压力对健康无影响?

A

比起创伤性打击,持续压力也会影响心理健康。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