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停药后为什么容易复发?如何安全停药?
钟宇医生
发布于2022-07-25 15:21
阅读量5042
本文由钟宇原创
为什么停药后容易复发?我们先来看看病友群里,大家述说的那些服药过程中的艰难之处:
事实上,大部分人因为擅自减药停药导致复发和反复治疗。
而正常停药的人中,又有一部分人因为生活、感情和工作变动,重新诱发心理问题。吃药康复之后,外界的刺激事件是大多数人复发的原因。所以,想要停药不复发,我们需要从这2点上下功夫,才能不盲目治疗,真正有效地解决精神心理问题。这3个因素的协同影响导致,进一步反映到身体症状和日常行为上。但我们发现,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主要关注的是身体和行为上的症状,比如:睡眠怎么样、皮疹是不是好了、有什么肠胃问题吗……因为这是药物治疗最能起效的部分,即针对引起精神心理问题的生理因素进行干预。可以说,只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大部分人是可以治愈的。除了药物的副作用之外,对擅自停药极易导致复发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是主要原因。与头痛、感冒不一样,心理问题不是症状有所好转后,就能立即停药。骤然停药,会引起大脑相应区域反射性递质分泌增加或减少,也会导致相应受体敏感性下降。从而引起病情加重,大大提高复发的概率,乃至影响下次用药效果,副作用也会加大。不仅如此,擅自停药或减量过快还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撤药反应,常见的有胃肠痉挛、呕吐、腹泻、反复寒战、睡眠不安等。首先,这不是我们可以自行判断的事情,必须多与精神科医生沟通,由医生来调整用药、停药。比如,觉得药物副作用太大,出汗太多、眩晕到摔倒、常常胃痉挛……这都是需要和医生密切沟通去调整的。同样,精神科医生也需要跟踪吃药之后的变化和新症状,以此来判断是否需要换药、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是否可以慢慢减药等等。其次,停药的前提是规范、有效的全程治疗,即急性期治疗、恢复期和维持期治疗。只有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才足以修复受损的大脑功能。很多人擅自减药停药,无异于修大坝修到一半罢工了,洪水一来又决堤了。精神心理问题本来就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如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等,50%以上会出现二次发作,75%-80%会多次发作。即便大脑功能修复好了,重新遭遇刺激事件也可能导致复发。为了应对刺激事件、预防复发,我们还必须找回自身的心理自愈力,彻底把自己从黑暗中捞出来。人本主义流派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人体有远离不适、调节并趋向心理健康的内存能力,个体心理的成长力量提供了治愈的内部资源。通常我们看到的是身体的自愈功能,比如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对于心理问题、心灵创伤,同样有心理的自愈功能,比如我们的认知系统。举个例子,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他们很快就能调整、恢复稳定;而发生在自己身上,却觉得痛苦万分,控制不住情绪的崩溃呢?但实际上,是我们的认知系统出现了bug,产生了自我贬低、错误归因、自我攻击等等不良认知思维,最终引发负面情绪和躯体化反应。当我们面对刺激、冲突事件时,如果有积极的认知思维和恢复能力,则会有效降低消极情绪反馈和复发的风险。这也是除了药物治疗之外,第2种有效的干预方式——心理咨询,通过唤起我们自我成长、自我疗愈的心理功能。让我们在咨询室以外的地方,在吃药之余,在面对冲突的时候,自己也能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倾听、共情和无条件接纳来访者,同时运用专业心理技术,来帮助修复创伤,激活自愈能力。通常,针对一般心理问题、轻中度抑郁症、轻中度焦虑症,我们可以先尝试恢复自身的心理调节机制,即自愈能力。而对于正在服药的人,则需要精神科医生跟踪心理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保证足量的全程治疗,完全修复大脑功能;同时恢复与生俱来的心理自愈力,应对外界刺激事件,双管齐下,抵抗复发。另外,心理咨询也适用于有抑郁/焦虑情绪困扰、易怒易悲伤、情绪波动大的人群。心理咨询师能够帮你区分想法与现实,重建合理的信念,重新掌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