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药安全,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健康事业的一个大难题。滥服药物,不按医嘱服药,自行服用处方药物,超剂量服药等现象并不罕见。所以服药安全科普普及就非常重要。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方面,有很多药物因为其特殊性,不可以掰开服用的,但往往被患者所忽视,今天跟大家说说,什么样的药物,不能掰开吃。
为什么很多药物不让掰开吃呢,主要是这些药物在制作工艺上,会有一些有起到保护或者限制药物释放作用的特殊结构。如果把药物掰开或者嚼碎服用,则破坏了这种特殊结构,一方面影响药物的释放速度,另外可能大大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一种不能掰的药,一般是“缓释片”和“控释片”,这样的药物一般制药工艺上都采用了“膜控技术”或者“骨架技术”。膜控技术一般使药物外面包裹了一层特殊的膜,能限制药物的释放,达到缓慢持续释放的目的。如果强行将药物掰开,会破坏这层保护膜,药物就会很快释放到血液中,影响药物代谢过程,长效药物也就变成短效药物了。而骨架技术是药物通过骨架材料中许多细小的孔道,或是通过骨架材料本身的缓慢溶解或溶蚀来控制药物释放,所以也不能掰开。缓释或控释片的每片剂量往往是常规片剂的1.5~3倍,若不当掰开或嚼碎,大量药物成分顷刻释放,毒副作用可能被放大。
这些心血管用药包括: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多沙唑嗪缓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氯化钾缓释片等等,还有很多的抗生素也不能掰开服用。
另外一种是肠溶片,也不能掰开。把药物做成肠溶片的目的是保护药物不能被胃酸分解,保护胃黏膜不受药物刺激。如果把肠溶片掰开,这层保护屏障就会被破坏,上述目的实现不了了。药物在胃内就能分解,一个是影响药效,一个是增加胃黏膜的损伤机会。这种药物的典型代表就是阿司匹林肠溶片,一般建议完整吞服。除非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嚼服,起到快速药物作用外,绝大多数都要空腹时吞服。
还有一些消化科药或特殊用药,采用双层糖衣片技术,外面是糖衣而里面是特殊的包膜,让药物在胃内和肠内发挥不同的作用,比如米曲菌胰酶片等。
建议大家在服药前,一定要看看药物的说明书,如果写着“吞服”,或者“不可嚼服”字样的,一定不要掰开吃。而名字里带“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的药物,一般也不能掰开服用,除非特殊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医生医嘱谨慎服药。可以掰开的药物,上面一般都有一条刻痕,也方便您掰开,这样的药物,大多数是可以掰开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