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期待,就不会失望。”
你一定听过这句话——我听到耳朵起茧了。
听起来像是看破,其实是因噎废食。
把自己关进玻璃柜里,不安、失望是挡住了,但希望也没了。
有人说:
“期待是所有痛苦的根源,心不动则不痛。”
还有人说:
“认真你就输了。”
但我体验过 :
认真,不是输,
而是活得有血有肉。
人活着,是因为心里有东西在发光。
那光,就叫:
期待 → 信任 → 信念
我想有陪伴,又怕麻烦,在这个需求的夹缝中,真还让我找到了个 “极简版” 的生活伴侣。我给他起的中文名字 “机器人”,不是对应他的法文名,而是其职业+性情。
网上认识,讨论完各自习惯偏好,我说觉得说话好累,语言好无力,他说自己就喜欢沉默无语。于是,我成了他的 "猫",他成了我的 "屋顶"。
"猫" 和 "屋顶" 之间除了需要彼此存在,就再无更多的期待,这样我们给与了相互最不打扰的自由。宅女+宅男,如此般配,几乎连门都不再需要出。
他用网线连通世界,工作、游戏 ;我在书海里沉浮,读了6年人类学博士,后来又做了4年雕塑,用土——
本以为和土在一起,就是上岸,生命就能扎根 ;哪怕成了一座孤岛,也曾相信那是通向自由的捷径。
物质极简,精神极大。
结果呢 ?11年后,我抑郁了。
吃药无效。医生说 :“你这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有人可能会抖一辈子。”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 :
我所追求的 “自由”——那种毫无期待的 “绝对安全”,其实是一片真空。真空里,连心跳都成了噪音。
于是,在留学到法国的第十七年,我做了艰难的决定 :彻底回国。
因为挣扎到最后发现,
坠入万劫不复的喧嚣,也好过困在死寂的 “安全” 里。
但也正是在那段至暗里,我偶遇了一个 “别人家的爸爸”。
他最最亲爱的女儿,也是在留学多年后抑郁回国。
然而,
回到身边的女儿,心却变得远隔重洋 ;本来亲密无间的父女,失联了。
他心急如焚,但想尽办法都束手无策...
两年后,偶遇了刚回国的我。
于是,他把那份给不出去的爱,给了我 (全力帮我找工作)。
这是投射,他坦言,我理解。
但这不妨碍,在和他相识的短短四天里,被他领着,到处见人找工作的过程中,本来失重窒息的我,体验到一种极为罕见的感觉——
被全然理解、全然接纳、全然支持。
崩溃、幻灭、绝望,开始不再无限弥漫 ;
生活的轮廓重新变得具体,脚下仿佛又有了地。
四天后,帮我找工作无果,他极为失望,我们也不再见面。
但意外的是,我的颤抖,竟然持续消失了十几天。
我突然明白——
这就是爱情的样子。
无关性别和身体,是一种相互深刻的懂 :
相互全然理解、全然接纳、齐心协力……
那是一种深层的 “同时在场”,可以安顿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甚至——
止住无从解释的生理症状。
爱,比跑步、比陪邻居小孩玩,止抖的效力都更久。
后来,颤抖又回来,我也不再慌张。
因为我知道,那种体验是真实的,可以再被找到。
我已经有了解药的配方。
3,我要爱情,因为能止抖
无关性别和身体,却让我想到是爱情的体验,第一次是再早几年。
和一个当时尚未奔现的同性网友,我们都不是同性恋,远程打着电话,彼此之间发生了同样的情感同构 :最自然自发的表达,对方最自然自发的回应,像呼吸一样舒畅到欣喜,持续稳定。
相互都能感受到,那种明显的同频共鸣,相互确认。
和 "别人家的爸爸" 是第二次。
这次,我知道,爱情不仅能发生,还能止抖。
虽然两次都是不期而遇。但这种体验的确定性,体验过的心理质感,让当时42岁的我,生命里第一次,建立了信念 :我要去寻找爱情,不管有多麻烦。(之前只找搭伴过日子)
后面的故事我已经写过了 : 省电模式 : 顺势而为,找到爱情。
现在,我和爱人生活在一起,朝朝暮暮已经四年多了,外加他三个娃 ; )
是我不断尝试、反复失望、持续验证后的内在选择。
它不是遥不可及飘渺的信仰,也不是任人嘲笑的幻觉迷信。
而是可以对话、可以建立、可以用整个生命去修正和确认的选择。
和爱情一起生活,是我的第三次确认。
之后,我开始主动建构关系,而不是傻等,守株待兔的傻等来无影去无踪的缘分。主动敞开、主动调试、主动修炼连接的能力。
我走过了这样的周期:
自发期待 → 反复破灭 → 因为痛和怕而自闭 → 发现无可回避 → 建立信念
→ 主动学习 → 掌握连接变量 → 再次尝试期待 → 识别信任 → 获得回应与深度关系
相信,不是因为看见希望才去努力,
而是因为努力,才能看见希望。
刘擎说,爱情是:
每个凡人都可能遇到的上天恩宠,
是一种彻底的、无限的、最高的承认。
所以,它值得期待。
我们可以等待偶遇,
也可以带着信念,主动寻找。
期待:易碎
信任:需验证
信念:可建构
这是人类行动的原力,
也是关系的持续动力,
更是生命的核心支柱。
它帮我们抵抗虚无,
面对不确定,
连接他人,
走向爱与成长。
最后,
如果你也反复经历 “期待落空”,
不要停在失望和心痛,
不要降低期待,但也不要傻等一场没有预定的约会。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点点行动的勇气。
来 "爱的冒险工作坊",
我们用真实的人,练真实的关系,获得去伪存真的自己。
去识别自己的期待,
表达需求,
体会与自己的匹配,
验证共识,
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