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这4件事情父母一定不要做(内附孩子转变方法)
许红羽医生
发布于2024-07-18 15:48
阅读量250
本文由许红羽原创
前几天和同事出差路上聊起孩子的话题时,见同事立马红了眼眶。她说自己对儿子期望过高,间接导致了儿子厌学,已经休学一年多了,每天待在家里。原来,儿子从小学习能力很强,成绩一直到初中都是名列前茅,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可到了高中儿子的成绩却直线下降,甚至开始逃课厌学,每天躲在房间玩游戏。一见到儿子就对他絮絮叨叨,甚至有时候还会动手,情绪爆发的儿子将书撕得稀碎,说自己再也不去学校了。从那以后,她但凡跟儿子稍微提到去上学,儿子就大发雷霆摔东西,甚至会动手打人。如果父母越着急强硬地逼迫孩子,孩子只会越反抗厌恶。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孩子并不是不喜欢学习,而是不喜欢被逼着学习的感觉。”面对孩子厌学情绪,父母的教育方法与态度,直接决定了能不能带孩子一起度过这道难关。不是孩子厌学,是孩子心理出现了问题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收集木头,也不要马上分配任务,应该先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电视剧《小舍得》中,田雨岚在儿子一年级开始,就疯狂给孩子报名各种课外辅导班。繁重的课外辅导班让子悠极度厌烦学习,致使他的成绩越来越差。有一次妈妈为了防止子悠第二天考试再发烧,提前给正常的儿子吃药。导致极度厌学的子悠,在考试期间出现了幻觉掀掉桌子跑出考场。更可怕的是,面对孩子厌学的情绪,妈妈田雨岚反而指责起儿子错失这么好的升学机会,在子悠原本就有情绪创伤的心上继续撒盐。(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孩子的思想发育还没有成人那么成熟,因此他们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如果在厌学的情绪上得不到疏导,父母还一味地逼迫,会导致孩子焦虑、抑郁,从而影响学习。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父母用对的沟通方式,找到孩子不爱学习、惧怕学习的理由,然后一起陪孩子去改善。14岁正处青春期的儿子厌学,爸爸辞掉了工作,带着儿子自驾游整个中国。一辆车,两个人,从丹东出发,爸爸带着儿子一路探寻,一路思考。一路上不仅父子关系亲密了,父亲还帮助厌学的孩子重拾了学习的兴趣。因为见识了世界的辽阔,才不会成为井底之蛙,不会被当下困难压垮。如果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不要逼迫孩子继续学习,主动帮他们卸下身上的担子,允许孩子适当地停下来放空自己。大部分孩子厌学并不是不爱学习,是因为没有找对方法,从而出现了畏难情绪。明智的父母会及时感知到孩子的情绪,带领孩子一步步攀上珠穆朗玛峰,攻克一个个小山丘。
而是将自己心中如高山般的期望,直接压在孩子弱小的肩上。小女孩今年14岁,成绩一直很好,是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可在两个月前,老师开始和家长反映女孩近来学习成绩一直下滑,上课喜欢发呆,也不和别的同学交流,然而女孩的父母以为只是叛逆期,没有多加关注。父母立马重视了起来,带孩子全身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问题。父母后悔莫及,经心理医生的多次治疗,才了解到原来是父母的期望太大,让女孩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排斥学习。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固然重要,但期望值超出孩子所能承受的警戒线只会反噬。不妨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让他们过得轻松了,才会感知快乐,才会热爱生活,然而压抑的孩子,不知道开心是什么,也就没有动力学习。他在马来西亚游学时,遇到一位大姐跟他诉说着儿子高二不学习,令她很发愁,想让老师去劝劝儿子。大姐感到不解,高二了怎么能等,再等下去孩子就废了。樊登老师反问大姐什么时候爱上学习的,大姐回答去年。樊登老师接着说:你父母都等了你四十几年才看到你爱上学习,你的儿子才高二为什么不能等等呢?就像最近很火的一句话:“他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做错了人。”不要期望孩子获得多大的成就,不要期望孩子盲目跟从我们,不要期望孩子跟随我们的愿景。因为父母投射过多关注期望的眼光,只会让孩子倍感压力,产生焦虑厌学的情绪。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有些孩子盛开得早,有些孩子盛开得晚,父母只需静待花开,无需焦虑。每个厌学的孩子,其实都是处于内心极度脆弱,特别需要关心和支持。父母应该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疏通孩子的挫败,以下4件事千万不要做。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上三年级的小男孩,写作业期间突然哭泣,对着旁边的爸爸说道:“我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爸爸则是对着孩子一顿大道理的输出,小男孩越听哭得越凶。父母一味地给孩子讲道理,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在孩子看来父母的大道理,里面深藏着对他们的否定与质疑。智慧的父母都是共情胜于道理,共情孩子的感受,感受好了,情绪自然就通畅,困难就有解决的办法了。当孩子告诉父母自己讨厌学习时,现在很多父母已经不再打骂了。其实,这种冷漠回应的方式,是处理孩子负面情绪最大的误区。“无回应之处,就是绝境。”每个被冷处理对待的孩子,顺从背后,都深藏着看不见的落寞与孤寂。不妨在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积极与孩子沟通,大方表达爱,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一起迎面困难。面对孩子厌学情绪,父母通常用发脾气的方式试图改变孩子,而孩子也会用情绪爆发的方式阻止改变。父母不妨试试柔和的方式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走入孩子的内心,靠近他们,而不是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要做什么。深圳一位13岁初中男孩沉迷玩游戏,如果家长不给充值自己就不去读书,甚至当街掐父亲脖子。父母无原则地纵容不是爱,反而是害,会一再助长孩子的任性和自私。父母应该学会用明确的原则和规矩,并用爱和耐心去引导孩子,让他们认识什么是对与错。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困难都是成长的机会,面对厌学情绪,我们要学会积极面对。”孩子厌学的背后不一定是学习问题,除了学习,也许还有其他原因。而父母在面对孩子“厌学”的问题上,不要一上来就指责,那样只会让孩子与父母距离越来越远。可以通过静下心来,与孩子面对面,心连心地进行沟通交流。用理解、关爱去引导孩子,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心态,助力孩子找回学习乐趣,共同克服厌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