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病率为什么这么高?
对于刚入学和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来讲,
很容易产生抑郁症状。
比如:大一新生要从依赖父母走向独立,
不仅是学习上,也包括生活上的独立,
个别学生无法适应,感到迷茫、困惑。
大三学生则要面临考研或找工作的重大抉择,
很多人看不到出路,再加上性格封闭,
担心、焦虑明显增加。
随着科普宣教的广泛应用,
现在不少学生已经能正确看待抑郁症,
并且能积极地向有关部门求助。
这种检出率的提高,间接提高了患病率。
如何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呢?
抑郁症跟情绪有关系
但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
抑郁情绪
是生活中遇到具体事情后,
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烦闷、压抑的内心体验,
是正常的情感反应。
这种情绪往往是短暂的,
通过倾诉、运动,
甚至吃一顿、睡一觉就可以调节,
一般在2周之内就可以缓解。
抑郁症
抑郁患者的情绪低落,
某些具体的事件往往可能是诱因。
会因一般人认为无足轻重的小事而爆发,
会在事发后有悲伤、内疚、羞愧、后悔等情绪,
一直无法解除,
呈现出不开心、自责,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抑郁症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往往以“周、月,年”来计算。
很多人以为平时性格
开朗的人,
肯定不会患抑郁症,
但这是很大的误解。
性格开朗只是个性特征
或习惯化的行为模式,
与抑郁症没有本质联系。
患者一方面维持着爱笑、友善的外在,
另一方面内心饱受抑郁症折磨。
他们的真实感受难以表达和释放,
也很难被周围的人及时识别出来,
因此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心。
抑郁症都有哪些表现呢?
核心表现
1. 情绪低落:心情持续不好,开心不起来,
严重时心情沉重、悲伤。
对前途失望,看不到出路(绝望);
对治疗也没有信心(无助),认为无法好转;
对家庭和社会都是累赘(无用),
认为自己毫无价值。
2.兴趣减少:对工作、生活、娱乐、求知、
衣食、打扮等多方面的兴趣普遍下降或缺失。
严重时无法感受到快乐,
生活中似乎没有值得期待的事情。
3.精力减退:身体疲乏、容易劳累,
严重时少语少动,闭门不出,卧床不起。
抑郁症如何防治?
人们对抗抑郁治疗普遍存在误区,
认为这是情绪问题,
可以自己调节。
但其实,
他们是真的病了,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治愈,
所以需要吃药,需要治疗。
在治疗中,
抗抑郁药物治疗是基础,至关重要,
再有针对性的辅以心理治疗或物理治疗,
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抑郁症的病因复杂,也容易复发。
个人通过一定的心理调节,
消除抑郁情绪,对预防复发或有帮助。
1.表达负面情绪
当察觉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
可以向身边的家人或朋友倾诉。
如果能表达真实的自己,
将有助于释放不良情绪。
2.激活正面情绪
多参与健身运动,
和朋友交流、聚会,阅读、听音乐等活动,
这些正面的社交活动,可以激活正面情绪。
3.停止接触负面信息
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刺激,
比现实世界更直接、强烈,
此时应脱离网络的影响,
放下手机,走出家门,接触大自然。
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
我们是有办法制服它的。
希望所有人能了解这个病,
及时发现异常情绪,并向专科医生求助,
把幸福和满足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