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父母指南丨如果孩子患了抑郁症,该如何帮助他们?

许红羽医生 发布于2022-05-29 18:25 阅读量5334

本文由许红羽原创

l

抑郁症

父母指南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11月5日联合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每五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1)》显示,青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多发,以抑郁为例,中专/大专群体的检出率为16%,高中及以下群体的检出率为18.1%。近年来,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及自伤的报道也越来越频繁,需要家长们高度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01

了解青少年抑郁


青少年心智发育普遍还不成熟,情绪会随着生活中遇到的事件起伏波动,偶然、短暂出现抑郁的情绪状态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表现出:心境低落,总是高兴不起来,常常流泪哭泣;兴趣减退,以前感兴趣的事提不起兴致;精力不济,经常感觉疲惫;自我价值感低,对未来没有期望;睡眠、饮食失调;身体某处疼痛;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表现变差;不愿与家人、朋友交流;易激惹、常发脾气;反复地自我伤害行为;轻生的想法等;上述症状中的几种,且持续两周以上,那么家长就需要格外注意,孩子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需要带至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进行评估诊断。







02

改变对抑郁症的误解



对抑郁症的认识不足、误解会阻碍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家长需要学习、了解抑郁症,消除关于抑郁症的误解,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孩子。


误解1:“抑郁症不是病,是矫情或者心理脆弱,没必要看医生。”

抑郁症是一种会影响情绪、行为以及身体健康的疾病。抑郁症存在生理因素的病变,包括:大脑神经生化的改变、神经内分泌的紊乱等。面对抑郁的孩子,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承认疾病的存在,及时带孩子就医。当孩子患有抑郁症,最难过的是自己真实的痛苦不被人看到且不被承认,这比抑郁症本身对他们的伤害还要大。


误解2:“孩子得了抑郁症,这辈子算是完了。”

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而且治愈率高达80%。即便是还没有痊愈,也可以带着抑郁症继续生活下去。许多曾患抑郁症的人,他们都可能在学习、工作上取得巨大成果。抑郁症是内在矛盾冲突的表达形式,也可能唤醒他们强大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所以孩子得了抑郁症,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


误解3:“活蹦乱跳的,怎么可能是抑郁症。”

并不是得了抑郁症就一定会表现得内向、孤独。有一种抑郁症叫做微笑抑郁症,他们会带上微笑的面具,会试图掩饰其抑郁症状,不想把自己脆弱的一面表露出来,但是他们的内心非常痛苦,我们家长需要敏锐的察觉孩子的内心世界。


误解4:“孩子得了抑郁症,作为家长太不称职了。”

青少年抑郁症成因复杂,症状隐蔽,不易被觉察,作为家长不必过于自责,更不要互相抱怨。接纳疾病,接纳我的孩子现在患上了心理疾病,然后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陪伴孩子一起面对这个难题。


误解5:“抗抑郁药有副作用,千万不要吃。”

部分孩子病情较重需要药物治疗时,很多家长会对此产生很多的焦虑,担心药物副作用、产生依赖等,于是不愿意给孩子服药。但实际上,药物能够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及动力缺乏等症状,且大部分情况下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是可接受的。大多数孩子在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嘱服药的情况下,在停药后如果能够回归至一个较为良好的社会适应状况,则无需继续服药。







03

父母如何帮助抑郁的孩子?



01

及时就医,遵医嘱

抑郁症需要接受专业的系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持续的心理咨询干预。药物治疗的原理是通过药物改变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心理咨询则是通过心理层面,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调节情绪以及应对客观困难。临床上,抑郁症会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由精神科医生来给出诊断。孩子从抑郁症发病到就医治疗的时间称为未治期。未治期越长越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和治愈后复发的可能性。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及时就医,严格遵循医嘱服药,并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抑郁症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它的治疗也非一朝一夕,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

02

做好陪伴及安全防范

抑郁症会削弱孩子的意志力,产生各种消极念头,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强烈的应激性反应,可能会做出一些自伤行为。所以,在孩子抑郁症治疗期间,父母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并做好安全防范,注意把家里的危险物品统一保管,避免孩子获取。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尽量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反应,当孩子出现孤独绝望感的时候,要及时予以安慰,表达对孩子的支持。这个阶段孩子最需要的是来自于父母的陪伴和爱。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带孩子出门接触大自然,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散散步或者进行适度的运动。

03


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的抑郁在某些层面也是在提醒家长,家庭关系是否需要做些调整?夫妻间,相互尊重、彼此理解、更多支持。亲子间,父母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情感上的支持,生活、学习上的帮助,理解、包容、尊重和信任孩子。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孩子会从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会更有好好生活的动力。

04


父母情绪稳定是孩子病情恢复的有力保障


抑郁的孩子通常对环境异常敏感,尤其对身边人的态度和情绪非常在意。孩子出现莫名发脾气、迷恋手机、荒废学业、作息日夜颠倒、自我封闭等情形,会让家长感觉焦虑、生气、沮丧等。这就需要家长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时做好自我调整。夫妻间也需相互支持和鼓励,始终对孩子的成长抱有希望。当父母不被孩子糟糕的情绪扰动,孩子感受到安全、稳定,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