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这些甲状腺癌不用切了!

汤长江医生 发布于2023-05-27 06:37 阅读量1005

本文转载自温格华小文青

甲状腺微小癌一直是热点话题

患者基数很庞大

过度治疗的情况很严重

但市面上缺乏权威的内容指导大家观察

昨天日本内分泌外科医师协会发表了「微小癌观察共识」

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原文链接在留言区置顶

需要的可以自行搜索

Kuma医院最早开启微小癌观察项目

在随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逐步收集数据

得出了「大多数微小癌不需要立即治疗」的结论

近期六个国家十家医院的临床数据

进一步充实了微小癌观察的内容

目前的指南观察条件更宽松

实施起来更简单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标准

观察标准符合以下全部要求:

1. 年龄大于20岁

2. 没有合并其余需要手术的疾病,如甲亢,旁腺瘤

3. 肿瘤最大径小于10毫米

4. 没有超声可见的淋巴结转移

5. 没有远处转移

6. 穿刺结果是乳头状癌,非高危亚型

7. 位置上没有侵犯喉返神经和气管的风险

微小癌观察一共有七大标准

前四个标准很好理解

标准五中没有远处转移只是简单罗列

并不需要影像学检查确认

Kuma医院通过胸部CT监测了1000例微小癌

没有发现一例远处转移

反而326例有和甲癌无关的发现

这类检查其实并无必要

标准六中的穿刺也并非必须

穿刺能够确诊乳头状癌

但没有经验的病理科很难区分出侵蚀亚型

即便没有穿刺结果

超声图像也大致能判断出是不是乳头状癌

这六个标准,相信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最后一个考量观察标准是甲癌的位置

观察其实对位置的要求并不高

按照日本那边给出的标准

ABC中的肿瘤位置都属于可观察范畴

只有D中的肿瘤位置不适合观察

简单说,如果你符合之前的六大观察标准

90%的几率位置也符合要求

另外,病人的年龄,家族史和备孕需求

以及肿瘤多发,基因突变,钙化和血流的情况

都不作为是否能观察的标准

按照这个尺度

国内新确诊的所有甲状腺癌

符合观察标准至少有50%

随访流程

符合观察标准的甲状腺微小癌

下一步如何随访呢?

随访的核心是颈部超声检查

一是跟踪微小癌的大小变化

或通过肿瘤最大径的变化

或通过肿瘤体积的变化

二是监测是否有可疑淋巴结出现

随访开始的第一年

可以半年做一次颈部超声

如果肿瘤没有明显变化

则可改为一年一次超声检查

观察期间也需要监测甲状腺功能(TSH,FT3,FT4)

但要不要抑制TSH目前没有定论

有报告说TSH和微小癌发展有关系

有报告说两者没关系

另外抑制TSH对骨骼和心脏有副作用

所以如果观察期间TSH低于2.5

那么就不建议吃优甲乐进一步抑制

如果观察期间TSH高于2.5

也许可以考虑适当抑制TSH的数值

观察终结

终结标准

符合以下任一要求:

1. 肿瘤最大径增至13毫米

2. 出现超声可见的淋巴结转移

3. 新发甲亢或旁腺瘤等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



微小癌出现怎样的进展就需要手术呢?

目前观察终结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

原来认为观察期间微小癌增长了3毫米

就需要转手术

现在随着认识的深入

微小癌即便从6毫米增大到10毫米

只要不超过13毫米

观察都是安全的





新标准实施之后

观察组五年内因为肿瘤进展转手术的概率

从第一批患者的4.1%下降到第二批患者的1.6%

根据这个比例推算

绝大多数观察组的病人可以实现终身观察

对于因为筛查意外发现的微小癌

应该是好消息吧!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