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发哥伦比亚大学医学博士的一些观点,原文如下
关于甲状腺结节的分类
民间有各种说法
很多出自甲状腺外科医生之口
“结节到了4类就要穿刺”
“结节到了5类最好直接手术”
正是这些说法导致无数中国人痛失甲状腺
大家首先要知道甲状腺结节分类是什么
它是用来判断结节恶性概率的一种方法
不同机构有不同的方法
即便同为5类的结节
不同分类方法下
对应的意义也不相同
分类方法的判断和解读
所以当你拿到超声报告
首先不要关注结节的具体分类
而是了解报告采用的是哪种分类方法
国内医院大多采用的是以下三种分类方法:ATA,ACR-TIRADS,C-TIRADS
ATA分类法
如果报告的结论部分没有出现阿拉伯数字
而是高度可疑/中度可疑/低度可疑/极低度可疑/良性这样的文字
应该采用的是ATA分类法
北京很多医院采用的是ATA分类法
例如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
不同可疑程度对应不同的恶性概率和穿刺标准
高度可疑结节的恶性概率在70-90%之间
穿刺的阈值设置在1厘米
极低度可疑结节的恶性概率小于3%
穿刺的阈值设置在2厘米
ACR-TIRADS分类法
如果超声报告出现ACR三个字母
或者加3分,加2分,共7分的字样
那么采用的就是ACR-TIRADS分类法
它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方法
国内不少南方医院也使用它
例如武汉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从上面的表格中不难看出
即便是被ACR-TIRADS划为5类的结节
恶性概率也只有35%
1厘米以上时才需要进一步穿刺
并不是有些人说的5类结节应该直接手术
C-TIRADS分类法
很多人超声报告中出现了C-TIRADS的字样
C代表中国
C-TIRADS自然就是国内的分类标准
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使用的是这个分类法
例如瑞金医院,邵逸夫医院
C-TIRADS将4类结节进行了细分
4a, 4b, 4c类结节分别对应不同的恶性概率
1厘米以上的4b和4c类结节需要穿刺
1.5厘米以上的4a类结节才需要穿刺
也不是有些人说的4类结节都需要穿刺
无法确认分类方法
有的超声报告没有上述关键词
只是出现了TIRADS加上数字
无法确认超声医生使用的分类方法
这时你可以套用C-TIRADS的表格
结节分类需要注意的问题
非常有意思的是
2016年以后国际上有六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地区的分类方法
甲状腺结节的穿刺标准始终和大小挂钩
小于1厘米的甲状腺结节
无论恶性概率有多高
所有分类方法都不推荐进一步穿刺和手术
这也说明大家关注的甲状腺微小癌的问题
国际上早已达成共识
重点并不在于选择观察还是手术
而是非特殊情况下
所有分类标准均不推荐将微小癌诊断出来
连穿刺都不需要
非常可惜的是
我们国家大多数甲状腺医生
包括上面提到的那些医院的医生
虽然对甲状腺结节进行了合理的分类
却从不遵守分类的相关说明
违反规则的去穿刺
紧接着就是推荐花式消融和手术
这些做法是极其荒唐的
笔记总结
当你拿到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报告
首先判断超声医生使用的分类方法
接着关注结节的分类
知道分类对应的恶性概率以及处理标准
如果没有达到处理标准
最好不要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