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我们的血管就像城市中的道路,而血液就像川流不息的车辆。正常情况下,凝血系统(“刹车”)和抗凝系统(“加油”)相互平衡,确保血液流动顺畅。但有些人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凝血系统过于活跃,导致血液容易“堵车”——也就是形成血栓,这种情况称为“易栓症”(Thrombophilia)。
易栓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显著增高,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易栓症的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
1. 遗传性易栓症(先天性因素)
- 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这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易栓症,导致凝血因子V无法被正常分解,持续激活凝血反应。
- 凝血酶原基因突变(G20210A):使凝血酶原(凝血因子II)水平升高,促进血栓形成。
- 抗凝血酶、蛋白C或蛋白S缺乏:这些物质就像油漆的稀释剂,有效降低血液凝血能力,这些天然抗凝物质不足,削弱了“抗凝血”系统的功能。
2. 获得性易栓症 (后天获得性因素)
- 抗磷脂综合征:免疫系统异常产生抗磷脂抗体,攻击血管内皮细胞,诱发血栓。
- 肿瘤:某些癌症(如胰腺癌、肺癌)会释放促凝物质。
- 长期卧床、手术、妊娠:血流缓慢或血管损伤增加血栓风险。
- 药物影响:如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药以及部分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药物(如:奥氮平)可能打破凝血平衡。
易栓症本身无症状,但血栓形成时可能出现以下临床症状:
- 下肢深静脉血栓:单侧腿肿、疼痛、皮肤发红。
- 肺栓塞(肺梗):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咳血。
- 脑静脉血栓(如:矢状窦静脉血栓):剧烈头痛、视力模糊、癫痫发作。
高风险人群需特别注意:有血栓家族史、反复流产、长期久坐/卧床者,或接受过骨科、肿瘤手术的患
1. 如何诊断?
- 实验室检查:检测抗凝血酶、蛋白C/S活性,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等。
- 影像学检查:超声、CT血管造影用于确认血栓位置。
2. 治疗原则
- 抗凝治疗:华法林、肝素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是首选,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或短期使用。
- 病因治疗:如抗磷脂综合征需用免疫抑制剂,肿瘤患者需控制原发病。
- 生活方式调整:多喝水、避免久坐、穿弹力袜等。
- 要动:避免久坐、久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 要查: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凝血功能,特别是D二聚体及血栓弹力图,必要时行超声影像检查。
- 要遵医嘱:手术后患者要恢复早期活动,妊娠期按需使用抗凝药物。
- 不要吸烟:尼古丁损伤血管内皮。
- 不要盲目用药:避孕药或激素治疗前需评估血栓风险。
- 不要忽视症状:突发胸痛或腿肿立即就医。
-低脂饮食:高血脂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加重血管壁损失的。
通过了解易栓症,我们能更早识别风险、科学预防,让生命的“血液长河”畅通无阻!
1.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易栓症诊断与防治中国指南(2021版)[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
2. Dahlbäck B. Inherited thrombophilia: resistance to activated protein C as a pathogenic factor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 Blood, 1995.
3. Stevens SM, et al.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TE Disease: Second Update of the CHEST Guideline and Expert Panel Report[J]. Chest, 2021.
4. ISTH指南:https://www.ist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