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又称May-Thurner综合征(May-Thurner Syndrome, MTS),是由于左髂总静脉受到右髂总动脉的机械性压迫,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及继发性血栓形成的血管疾病。该病最早由May和Thurner于1957年首次描述,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重要病因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单侧下肢肿胀、疼痛或静脉曲张,严重者可发展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
二、病因与病理机制
1. *解剖学因素:约20%-34%的人群存在左髂总静脉受压的解剖学变异。右髂总动脉横跨左髂总静脉前方,长期的动脉搏动和压迫可导致静脉壁损伤、内膜增生,最终形成狭窄或闭塞(图1)。

2. 继发性血栓形成:静脉狭窄后血流淤滞,加之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系统,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

3. 危险因素:长期久坐、妊娠、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如抗磷脂综合征)等可加重病情。
三、临床表现
患者症状轻重不一,典型表现包括:
- 下肢肿胀:以左下肢为主,活动后加重;
- 疼痛或沉重感:从钝痛到剧烈疼痛不等;
- 静脉曲张:浅表静脉扩张,可能伴有皮肤色素沉着或溃疡;
- 血栓相关症状:突发下肢肿胀、皮温升高,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注意:约50%的患者早期无症状,易被漏诊。

四、诊断方法
1. 影像学检查:
- 超声多普勒:首选无创检查,可评估静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 CT静脉造影(CTV)或MR静脉造影(MRV):清晰显示髂静脉受压解剖结构及血栓范围。
- 静脉造影(DSA):诊断“金标准”,可动态观察狭窄部位及侧支循环(图2)。

2. 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升高提示血栓可能,但特异性较低。
五、治疗策略
1. 一般治疗:
- 抗凝治疗:用于急性DVT患者,预防血栓扩展(如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
- 压力治疗:穿戴医用弹力袜,减轻下肢水肿。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久坐,抬高患肢。
2. 介入治疗:
- 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解除静脉狭窄的首选方法,远期通畅率可达80%-90%。


- 导管溶栓术(CDT):用于急性广泛性DVT,快速溶解血栓。
3. 外科手术:仅适用于复杂病例,如静脉旁路移植术或动脉移位术。
六、预后与并发症
早期干预预后良好,支架植入术后5年通畅率超过70%。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
- 复发性DVT;
-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 慢性静脉溃疡。
参考文献
1. May R, Thurner J. The cause of the predominantly sinistral occurrence of thrombosis of the pelvic veins. Angiology. 1957;8(5):419-427.
2. Kibbe MR, Ujiki M, Goodwin AL, et al. Iliac vein compression in an asymptomatic population. J Vasc Surg. 2004;39(5):937-943.
3. Raju S, Neglén P. High prevalence of nonthrombotic iliac vein lesions in chronic venous disease: a permissive role in pathogenicity. J Vasc Surg. 2006;44(1):136-144.
4. Kearon C, Akl EA, Ornelas J, et al.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TE Disease: CHEST Guideline and Expert Panel Report. Chest. 2016;149(2):31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