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不可忽视的健康威胁

王元喜医生 发布于2025-04-12 11:29 阅读量3318

本文由王元喜原创

一、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慢性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壁内脂质、胆固醇、钙质和炎性细胞沉积,形成斑块(称为“粥样斑块”),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最终可能引发血管狭窄或堵塞。它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可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


(一)不可控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风险增加,男性45岁、女性55岁后风险显著上升。


      2、性别:男性比绝经前女性风险更高,但女性绝经后风险逐渐接近男性。


      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如父亲或兄弟55岁前、母亲或姐妹65岁前患病)的人风险更高。


(二)可控因素(关键干预目标)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控制血压(<140/90 mmHg,理想<120/80 mmHg)可显著降低风险。


(2)高胆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是动脉斑块的主要成分。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帮助清除血管中的多余脂质。

建议:通过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药物(如他汀类)控制LDL-C水平。


(3)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

建议:严格控制血糖(HbA1c<7%),同时管理血压和血脂。


(4)吸烟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炎症和血栓形成。戒烟后,心血管风险可在1-2年内显著下降。


(5)肥胖与缺乏运动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85 cm)与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

运动不足:规律运动(如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和血脂。


(6)不健康饮食

高盐、高糖、高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加工零食)的饮食会加速动脉硬化。

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少吃红肉和加工食品。


(7)长期压力与睡眠不足

慢性压力会升高血压和炎症水平,而睡眠不足(<6小时/天)可能扰乱代谢,增加肥胖和糖尿病风险。




三、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如果斑块破裂,可能引发血栓,导致:


1、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2、脑卒中(脑梗或脑出血);


3、外周动脉疾病(如下肢动脉闭塞,导致间歇性跛行)  。




四、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管理?


1.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 


2.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 


3. 药物干预:必要时使用降压药、降脂药(如他汀)、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 


4. 心理调节:减轻压力,保证充足睡眠。 


总结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但它的进展可以通过科学干预延缓甚至逆转。从今天开始,改善生活方式,管理危险因素,让血管更健康,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