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别慌!教你迅速‘甩’水出耳!”

陈培雄医生 发布于2024-09-12 20:05 阅读量259

本文由陈培雄原创

耳朵进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无论是游泳、洗澡,还是不经意间耳道进水,都会让人感觉不适。如果不及时处理,耳道内的积水可能引发耳朵感染、炎症甚至影响听力。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耳朵进水后的处理方法以及预防耳朵进水的注意事项。

1. 耳道进水的危害

耳道进水看似小事,但如果水分滞留在耳朵里,可能带来以下几种风险:

• 引发感染:耳朵是一个潮湿温暖的环境,进水后如果耳道保持潮湿,细菌可能大量繁殖,容易引发外耳道炎(俗称“游泳耳”)。

• 听力受损:进水后耳朵可能感觉闷堵,声音变得模糊不清,积水若不及时排出,甚至可能损伤听力。

• 耳鸣或不适:耳朵进水后会产生耳鸣、瘙痒、甚至疼痛的症状,尤其是水压或水中杂质刺激耳道时,症状会加重。

2. 耳道进水的处理方法

(1)自然重力排水法

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操作如下:

• 倾斜头部:将进水的那只耳朵朝下,保持与地面平行或稍微向下倾斜。

• 轻轻跳动:用一只脚站立,轻轻跳跃几下,通过重力和晃动的方式促使积水流出。

• 轻拉耳廓:用手轻轻拉扯耳廓以扩大耳道口,有助于水自然排出。

(2)“真空”排水法

这一方法模拟了真空吸力的效果,有时可以帮助耳道里的水排出:

• 头部侧倾:将耳朵朝下。

• 掌心盖住耳朵:用掌心紧紧捂住进水的耳朵,形成密封。

• 快速松开手掌:然后迅速松开手掌,利用手掌的压力差将耳道中的水吸出。

(3)使用吹风机

如果耳朵内的水不易排出,可以借助吹风机进行辅助:

• 吹风机调到低温模式,保持吹风机与耳朵大约30厘米的距离。

• 轻轻吹干耳朵:让温和的气流吹入耳朵,但切记不能使用高温,以免灼伤耳道。

(4)用干净的棉巾轻擦

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或棉布轻轻擦拭外耳道的水分,但请注意不要用棉签深入耳道,这样反而可能将水推得更深。

3. 什么时候需要就医?

尽管大多数耳朵进水的情况可以自行处理,但在以下情况下应立即就医:

• 耳朵持续疼痛,或伴有明显的红肿和发热。

• 听力明显下降,经过处理仍无法恢复。

• 耳朵流出分泌物,这可能是耳道发炎的迹象。

• 有鼓膜穿孔史或曾接受过耳部手术的人群,耳朵进水后应尽快就医。

4. 如何预防耳朵进水?

(1)佩戴耳塞

游泳、洗澡时佩戴专用的防水耳塞可以有效避免耳朵进水。市面上有多种硅胶材质的防水耳塞,既舒适又能有效防水。

(2)保持耳朵干燥

洗澡、洗脸时尽量避免水直接冲进耳朵。如果觉得耳朵有进水的风险,随时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耳朵周围,防止水分进入。

(3)避免用棉签掏耳朵

棉签不仅可能将耳垢推得更深,还会损伤耳道,增加进水后感染的几率。保持耳朵自然清洁,耳垢通常会自行排出。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