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底是一个由肌肉、韧带、筋膜等组成的“吊床样”的结构,承托起女性的膀胱、子宫、直肠。
盆底的生理功能包括支撑、排尿、排便、性行为。盆底封闭盆腔出口支撑了如下器官:子宫、直肠、尿道、膀胱及前列腺等。
盆底疾病就是指盆底支持组织(肌肉、韧带、神经)由于退行性病变或损伤等因素,导致支持组织松弛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症。
主要有5种:大便失禁、排便障碍、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盆底器官相关的慢性疼痛。
妊娠、阴道分娩损伤
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
长期负压增加
肥胖导致的结构功能受损等
年龄增长,激素水平下降
1、妊娠期随着子宫增大,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
2、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3、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盆底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结缔组织发生分离等变化;
4、难产、器械助产等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及阴部神经的机械性损伤。即使选择剖宫产,在十月怀胎时,对盆底肌的损伤已经开始了。
即使没经历过孕产,年龄及激素水平也是导致盆底疾病的重要原因。
对于正经历孕产的妈妈来说,产后42天至半年是盆底修复的黄金时间。
生育造成的盆底损伤,从一胎到二胎,将逐渐加重,发现的时候通常已经很严重了。
别等到更年期,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疾病再迎来一场新的风暴。
盆底健康越早训练,效果越好。如果不做任何训练,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变得松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
到了中老年后,很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压力性尿失禁。
1、已婚备孕女性:评估盆底功能,如有异常先康复治疗再怀孕减少盆底损伤;2、产后无症状女性:常规盆底康复预防后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3、产后已有症状女性: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阴道松弛、前后壁膨出等)、尿潴留、尿失禁、便秘、粪失禁等;4、性生活不协调者:盆底功能障碍导致性冷淡、性交痛、性唤起障碍等;
盆底肌修复的疗程及次数需根据女性自身盆底功能情况而视。
医生将为您做盆底评估后制定修复计划,通过多种模式和训练帮助您修复盆底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