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道下裂是儿童泌尿系外生殖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小儿「尿道下裂」。
什么是小儿「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是小儿最常见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之一,是一种男性儿童尿道开口位置异常的先天缺陷,并伴有阴茎向下弯曲的情况。
尿道下裂临床表现为尿道开口位置异常、阴茎向下弯曲畸形、包皮异常、其他如阴囊分裂、阴茎阴囊错位等。
尿道下裂不仅会造成患儿排尿以及生殖功能受损,而且对患儿的心理健康发育造成影响,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减少患儿痛苦。
什么原因造成小儿「尿道下裂」
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一些环境因素会诱发男性患上尿道下裂,如妊娠早期服用过黄体酮保胎的新生儿中尿道下裂的发生率较高。
内分泌因素
男性的内分泌异常,如雄性激素与雌性激素分泌不平衡等原因会造成男性患上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的患者身体分泌的雌性激素会拮抗雄激素,加上胚胎期的胎儿性腺功能不足,雄激素分泌就会比较少,会造成尿道皱壁的融合不完全,从而导致阴茎腹侧尿道下壁发育出现缺陷。
染色体异常
通过研究发现,男性常染色体畸变和性染色体畸变会诱发男性出现尿道下裂,因此也是导致男性出现尿道下裂的病因之一。
遗传因素
从临床数据来看,大多数小儿患有尿道下裂和遗传原因是离不开的,并且对于一些尿道下裂的家族来说,新生儿有很大的几率会出现尿道下裂的情况,并且尿道下裂有85%都是由于基因遗传而造成的。
如何及早发现小儿「尿道下裂」
在生活中,尿道下裂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大多患者都会忽略一些症状。
当男性在小便时,一旦出现排尿时小便呈现喷雾状或者尿道外口在阴茎根部甚至已经到达了会阴部,不能像正常人群一样站着排小便,只能蹲着排小便,就需要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