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要警惕,自杀需干预

胡建平医生 发布于2023-05-15 17:10 阅读量315

本文由胡建平原创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全世界有5%的人被其困扰。

抑郁症不可轻忽。各年龄段自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抑郁,并且,在许多精神心理疾病中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自杀率名列前茅。

那么抑郁症的自杀风险有多大?为什么很多人直到自杀后大家才知道他们患上了抑郁症呢?

得了抑郁症为什么会自杀?

相关资料显示,三分之二的忧郁症患者有自杀的意念,而大约百分之十的忧郁症病患会自杀成功。

这是因为一旦忧郁到一个程度,对“死”的意念,会想得愈来愈多,再进一步就会想到自杀及自杀的方法。

此外,身体疾病以及其它如鳏寡独居、经济困难或失业等因素也会增加自杀危险性。

专家提醒抑郁症最大的危险便是讳疾忌医,专家指出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所忍受的痛苦需要治疗。

事实上,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根据医生的诊断进行了治疗,而其中又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接受了充分和适当的治疗。

只有有效治疗才可以避免抑郁症继续加重,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做好抑郁症的防治工作才行。

抑郁要警惕,自杀需干预

任何人的自杀都会让人感到痛心。我国约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如何让他们走出内心的阴霾,远离自杀,是患者家人和朋友需要正视的问题。

其实,所有自杀行为都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一个人“毫无征兆”地突然选择轻生,很可能只是其周围人不够敏感,没有将自杀的危险信号识别出来。

50%-70%的自杀者在实施自杀前处于抑郁状态,某个严重的负面事件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且在自杀前的一段时间,早已从细微处暴露出准备永别的状态。具体行为包括:

■  持续两周或两周以上情绪不好,闷闷不乐;

■  过去积极乐观,突然开始出现“活着没意思”“未来没希望”的言语;

■  做事消极,甚至连吃饭都觉得是浪费时间;

■  过去懒散,但突然把周围收拾得井井有条,像在“尽好最后的责任”;

■  对周围人有类似遗嘱式的提醒,比如说“以后我不在了,你要……”。     

无论是行为线索,还是言语上的变化,只要加以干预,就可能挽救一个即将走上绝路的人。“自杀者在轻生前的一些表现,更多时候潜意识里是在求救。

当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出现以上这些情况,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有效的干预,很可能就可以终止即将发生的自杀行为。”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