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质母细胞瘤是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类型,一般生长速度比较快,患者症状也比较快,通常呈现比较明显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但是也需要患者去医院明确检查后才能确诊,因此,更多时候,需要经过检查确诊病情后才能进一步治疗。
2018年,年仅3岁的小雨(化名)出现左侧耳痛、拍头、头右歪等现象,家里大人以为是夏天吹空调太久导致的,便自行去中医馆针灸。
在长达两年的针灸期间,家长都觉得效果不错,并且一直在坚持,从未想过去医院具体检查病情。
2020年5月,小雨出现双手足不自主抖动、左侧口角偏斜,偶尔头痛等情况,家长这才着急的赶往医院,当时医生查头MRI结果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大小不详,未见报告单)。
2020年6月,小雨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昏睡、无法行走,伴头痛较前加重,父母见情况紧急,急忙前往医院,检查头MRI结果显示:右颞顶枕巨大占位,左侧脑室扩大(未见报告单)。
当时医生建议手术结合放疗,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毕竟孩子还小,以后的路还长,能一次治好就要避免以后的复发几率。
但是家长考虑先手术,根据手术结果再决定要不要放疗,主要是孩子还小,怕孩子承受不了放疗的副作用。
7月2日,小雨行“全身麻醉显微镜下幕上深部肿物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示:婴儿促纤维增生型星形细胞瘤(WHO I级),局部呈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形态。后定期复查头MRI提示术后残留复发。
2020年9月17日,复查头MRI提示交通性脑积水。
2020年11月11日,小雨做了“全身麻醉下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顺利。
听到手术顺利的消息,小雨一家人都很开心,当时谁也没想着继续放疗就带孩子回家了,以为这就结束了,却没想到之前医生的建议,这才导致后面孩子的二次治疗。
2021年1月,小雨复查头MRI结果显示:右小脑幕上下病灶较前增大。
2021年1月15日,小雨做了“全身麻醉下颅底肿物切除术”。
这次,小雨父母决定一切听医生的,“如果放疗的副作用孩子无法承受的话,医生也不会让孩子放疗”。当时他们的想法很坚定。
2021年3月1日,小雨父母带着孩子来到我院,我根据外院病史、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诊断,可明确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放疗,向家长详细交待了孩子的病情及后续的治疗方式,家长表示很认同。
2021年3月5日,完善入院辅助及实验室检查后,小雨入院接受治疗,查房后指示:患儿此次入院为行放射治疗,放疗计划已完善。开始行病灶右颞叶放疗,放疗剂量:Dt5940cGy/33f,180cGy/1f。
治疗期间,小雨精神状态逐渐好转,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我也表示治疗效果不错,可以继续此方案。
2021年4月16日,小雨完成所有治疗计划,请示上级医师后准予其出院,我叮嘱出院后注意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及脑MRI等,不适随诊。
胶质母细胞瘤其实成人的患病率是比较高的,虽然在儿童中比较少见,但是儿童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却是远远好于成人患者的,所以大家还是要积极、正确的去治疗,以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