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发性颅内肿瘤,来源于颅内的胶质细胞。由于颅内的胶质细胞可以分为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这些细胞发生恶性转变就可以分别形成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等病理类型的胶质细胞瘤。今天分享的就是一则成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治疗案例。
李某是个健身爱好者,虽说已有52岁,但由于长期运动的原因,身体一直没出现过什么大问题,这也让他更加积极去健身房。
2021年1月初,李某因为连续几天头晕,同时伴随肢体活动不利,随后去当地医院检查脑CT发现双额叶占位。当时医生给出的治疗建议是先手术,进一步病理检测,后期再决定是否需要放化疗。
2021年2月2日,李某在当地医院做了颅内肿瘤切除术(右侧),术中见额上中回肿瘤,色灰红灰黄,质地稍韧,血供中等,瘤周界限不清,先大块切除,再分块切除,双侧侧脑室额角、三脑室开放,肿瘤镜下基本切除。
术后病理示:脑组织中见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局部细胞密度较高,部分细胞胞浆空亮,伴枝芽状血管增生,散在及灶状砂砾体样钙化,结合免疫组化:形态学符合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待分子病理检测进一步诊断。免疫组化:GFAP(+)、Olig-2(+)、Ki-67(15%+)、IDH-1R132H(+)、P53(+)、CD34(血管+)、ATRX(未缺失)。
2021年2月17日,为了进一步治疗,李某一行人来到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申戈主任了解患者病情后指示:患者病理明确,结合术前术后核磁病灶累及双侧额叶及胼胝体膝部,范围较大,依据NCCN指南行术后放化疗降低复发概率;患者现神志模糊,现积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改善术后状态;监测血象变化。
2021年2月25日,患者入院治疗,当时患者神志模糊,对答不切题,建议进一步MRI增强检查。患者现经积极给予营养神经、脱水等治疗后病情稳定,神志较前略有改善。
2021年3月4日,患者正式开始术后放疗,Dt:54Gy/27f,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今日开始行替莫唑胺140mg 1/日化疗。申主任指示:患者目前行脑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期间,因照射区域较大且位于双侧额叶,治疗期间积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2021年3月9日,李某完成第5次放疗,Dt:10Gy/5,同时口服替莫唑胺140mg。期间患者不间断出现皮疹,考虑过敏性皮炎,给予抗过敏治疗后,皮肤瘙痒及皮疹均较前稍好转。
2021年4月6日,李某完成第23次放疗,Dt:46Gy/23f,患者神志清醒,肢体活动已完全恢复,治疗有效。
2021年4月14日,患者已完成所有放疗计划,皮疹及肝功均较前明显好转,复查核磁考虑治疗效果尚可,患者家属要求出院,考虑患者目前病情相对平稳,准予今日出院,嘱其避免独自活动,严防摔倒。
胶质细胞瘤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所幸李某平时有健身基础,未能导致病情发展太快,且后期采用了正确的治疗方式。分享这个案例的初衷也是希望所有患者都能积极治疗,能在发现病情的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确诊,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