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像是“肝癌、肺癌、食道癌”等等,都是属于很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其实还有一小部分恶性肿瘤就在我们身边。血管外皮细胞瘤就是其中一种,它又称血管外膜细胞瘤。肿瘤生长缓慢,属良性,但有恶性表现,有局部侵袭性,亦复发,远期可发生肺、肝、骨转移,是一种潜在恶性肿瘤。
2020年3月,69岁的李女士睡觉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右边脖子上有个肿块结节,像一元硬币大小,由于没有出现红肿、疼痛、破溃等情况,便没有理会。
2020年7月,李女士发现肿物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心里有些害怕,在跟家人商量后,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
2020年7月27日,李女士在附近的医院做了“右侧枕颈部开颅颅内外沟通占位切除术+颅骨修补术”,术后病理:(颅底肿物)梭形细胞肿瘤,肿瘤细胞较丰富。
2020年8月26日,病理会诊结果显示:血管外皮细胞瘤,结合临床表现倾向脑膜原发。
2020年10月1日,医生给予“贝伐珠单抗(400mg d1)+白蛋白紫杉醇(200mg d2)”方案化疗2周期,末次化疗时间为2020年11月5日。建议继续原方案化疗,但家属拒绝。
“当时我们主要是考虑同一种治疗方案持续治疗的话,会不会效果不好,患者产生耐药性,对病情康复不利呀”,这是后来患者家属想起来当时拒绝原方案化疗时的想法。
2021年1月15日,李女士一行人前往其他医院复查脑MRI,结果显示:右侧枕骨局部缺如,左侧额骨、右侧颞部、双侧枕部脑膜多发强化小结节影,考虑颅骨及脑膜多发转移。
2021年1月28日、2月20日、4月13日给予唑来磷酸抑制骨转移治疗。2月3日开始口服安罗替尼靶向治疗,期间出现血压升高,请心血管消化会诊后调整降压药物,并暂停安罗替尼后血压控制尚可。2月5日开始行全脑放疗Dt40Gy/20f ,单次量Dt2Gy。
出于对治疗的谨慎和重视,他们到处查询资料,了解对这方面比较有研究的医生,每查到一位专家都回去亲自就诊,希望可以让病情不再反复,达到彻底治好的效果和目的。
2021年7月,李女士来到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见到了申主任,申主任表示,血管周细胞瘤一般都是良性居多,但是也有恶性的几率,而且这个病非常容易被误诊。患者右颈枕部恶性血管周细胞瘤诊断明确,文献及指南无敏感化疗药物,目前患者一般状态尚可,尽快相关检查,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2021年8月11日,李女士办理入院,表示腰背部有疼痛感,左下肢疼痛明显,申主任根据检查结果指示:患者右颈枕部恶性血管周细胞瘤诊断明确,目前主要左下肢及上肢疼痛,考虑与骨转移有关,目前患者口服安罗替尼靶向治疗。给予“白紫+顺铂”化疗,具体治疗方案:白紫(0.2g(153mg/m2) d1)、顺铂(90mg(66.6mg/m2)分3天)。
2021年8月16日,李女士化疗第6天,腰部疼痛较前好转,目前状态也比较好,当天完成放疗定位,下一步给予患者左侧髂骨、骶骨处放疗,具体治疗计划:Dt:30Gy/10f,300cGy/1f。
2021年8月22日,患者完成左侧髂骨放疗Dt12Gy/4f,表示左下肢疼痛,考虑放疗后水肿可能。适当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
2021年8月29日,患者完成所有治疗,疼痛症状已完全消失,且患者精神状态不错,没有明显不适,今日已办理出院,出院后定期复查血象、头MRI及盆腔MRI等,及时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