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病例 |本以为就是上火长了个痘痘,怎么会这么严重还复发了?

申戈医生 发布于2021-12-14 01:21 阅读量172

本文由申戈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腺样囊性癌一般发生于口腔周围的恶性肿瘤,具体发病的原因不明确,有可能和慢性的炎症以及家族遗传与感性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会有局部的肿瘤病灶形成。一般腺样囊性癌的高发人群为40-60岁比较常见,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则病例,患者也是出现肿瘤病灶,且年龄为39岁。

2017年年初,39岁的张航(化名)发现自己的鼻子好像有个小疙瘩,不痛不痒,以为是上火长痘痘了,就一直抹的芦荟胶,可到8月份时候,经张航妻子提醒,张航才发现,那个疙瘩还没好,而且不像是痘痘,大约有花生大小,在妻子连拖带拽下,张航才去了当地医院。

2017年10月12日,张航做了鼻前庭肿物切除术,术中可见肿物位于鼻底,边界尚清,肿物内部分液化,与上唇皮肤粘连,鼻前庭突入鼻腔,术后病理结果显示 :腺样囊性癌。

自从去医院后,张航就郁郁寡欢,小两口本以为就是个痘痘,没想到竟然跟癌症扯上了关系,而且孩子还小,对于治疗费用和时间来说,都耽搁不起。所以两个人决定去大医院看看,一次治好就最好了。


图片发自160App



2017年10月25日,两人到北京一家医院做了右侧鼻腔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腺样囊性癌。大小分别为3×3×1.5cm和1.5×1.3×0.8cm,部分侵及神经,未侵及骨组织。

术后,医生建议张航可以做放化疗进一步巩固,可两人有自己想法,既然实体肿瘤一家去掉了,后续的巩固治疗吃药就可以,而且这个病本来就不痛不痒,应该没有到会复发那么严重的地步。

2021年1月23日,张航的肿瘤复发了。于是张航再次做了右上颌骨全切+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血管吻合+腹部取皮术。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腺样囊性癌,筛状型约占90%,实性型约占10%,累及皮肤真皮层,侵犯牙槽骨;脉管内未见癌栓,可见肿瘤侵至神经纤维周围及神经纤维内。免疫组化:Ki-67index(30%)、P53(+)、P63(+)、CK(+)。

这次,他们信了医生说的话,在术后的最佳时机主动要求放疗来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

2021年3月30日,我根据病史及外院术后病理诊断,可明确诊断为鼻窦恶性肿瘤复发术后放疗,放疗计划:Dt:60Gy/30f,入院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放疗禁忌。在放疗期间,应注意皮肤黏膜损伤及炎症发生风险,积极给予冲洗等对症治疗。注意张口锻炼等。

2021年4月11日,张航完成第7次放疗,Dt:18Gy/9f,未出现明显放疗后口腔溃疡,黏膜红肿等不适。不过还是叮嘱要注意保护皮肤黏膜,注意鼻窦炎症的风险。

2021年5月2日,张航完成所有放疗计划,放疗期间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也没有出现口干、咽痛等情况,经请示上级医师确认后准予出院,注意口腔卫生及护理,定期复查,监测血象变化。


图片发自160App


张航的治疗历程是每位患者都会出现的侥幸心理,认为实体肿瘤切除后就“万事大吉”,吃点药巩固一下就可以,但其实很多时候,放化疗的效果是药物远远无法达到的。在我们缺少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慢慢调养身体的时候,更应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去彻底治愈疾病,这才是最省钱省心的“捷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