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胶质肿瘤。一般位于皮质下,早期症状多以头痛、呕吐、肢体无力、意识障碍与言语障碍等。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则案例就是由肢体无力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及治疗,希望能帮到大家。
2020年1月,69岁的陈建民(化名)早上起床时,突然觉得自己左腿发软,没有力气,走路时候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以为是自己缺钙了,便自行口服"保健品"后,觉得症状好转,就没在意了。
2020年9月初,陈建民感觉自己的左腿没劲比之前更严重了,甚至已经不能走路了,在跟家人商议后,便去门口的医院做了头颅MRI,结果显示:右顶部占位性病变,查出来没几天,陈建民逐渐出现左上肢无力,且逐渐加重。
2020年9月25日,陈建民在全麻的情况下做了右额顶开颅颅内占位切除术+人工硬脑膜修补术,术中全切病变大小约4×4×3cm,术后病理示: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免疫组化:GFAP(+),Olig-2(灶+),IDH1(-),ATRX(+),P53(散在+),Ki-67(约20-50%)。
术后出现进食及饮水呛咳,左侧肢体肌力2级,予以脱水、抗癫痫等对症治疗。
2020年11月6日,陈建民开始行右侧额叶及基底节区术后瘤床病灶及水肿带放疗,计划为GTV:Dt:66Gy/30f/6w,CTV:Dt:60Gy/30f/6w,同时口服替莫唑胺胶囊120mg化疗。
2021年1月14日,行1周期替莫唑胺(240mg 1/日 d1-5)方案化疗。
由于近一个月以来,陈建民出现神志淡漠、言语不利、伴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虽然间断输注甘露醇后可部分缓解,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们四处托人打听,患者找到了我。
2021年1月14日,陈建民一行人来到了我院,我根据外院病史、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诊断,暂时行1周期替莫唑胺(240mg 1/日 d1-5)方案化疗。结合患者外院2021.1.11核磁患者水肿明显增加,伴部分强化明显,不除外肿瘤进展可能;完善相关检查后积极给予脱水等支持治疗;监测血象变化。遵嘱执行。
期间,我还邀请康复医学科针对陈建民的肢体活动障碍进行会诊,康复医学科也对陈建民制定了一系列的康复功能训练。
2021年2月10日,陈建民神志恢复尚可,行康复治疗期间病情稳定,饮食及睡眠较前明显好转。申主任查房后指示:患者脑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解救放化疗后,现水肿及强化较放疗后明显,不除外肿瘤再次进展。
依据文献及NCCN指南,可行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解救靶向及化疗,因贝伐珠单抗有脑梗、出血、高血压等严重并发症风险,经充分与家属沟通后家属表示行保守治疗暂缓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继续按周期行替莫唑胺解救治疗;监测血象变化。
2021年2月11日,陈建民行替莫唑胺(320mg qd 5/28方案)解救化疗,期间予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无明显不适主诉,同时积极康复训练。
2021年3月16日,陈建民血压平稳,神志清醒,活动障碍好转,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出现静脉血栓,积极给予抗凝治疗后部分缓解,继续继续积极行抗凝治疗,患者家属要求出院回家休养,经主治医师确认后准予出院,监测血压变化。
陈建民的情况还是告诉我们,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小症状”,可能我们自己眼里的小病小灾正是大病的早期症状,若是我们能在病情早期就去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对医生和后续治疗都是非常轻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