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咽癌的放射治疗技术
(1)放射源的选择,以60Co或高能X射线为首选,辅以电子线。深部X射线因穿透力皮肤和骨吸收剂量高少用为好。下颈、锁骨上区切线野照射时,可于体表适当填充蜡块或油纱等以弥补浅层剂量不足的缺陷。
(2)照射野:主要采用两侧面颈野对穿照射+下颈锁骨上野垂直照射技术。
因下咽癌有沿粘膜下扩散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包括颈静脉链LN及咽后LN的特点,所以开始放疗时照射野官大,上界一般至颅底,下界至食管入口(相当于环状软骨下缘水平),包括整个鼻咽、口咽、下咽部、喉部、颈段食管人口及上,中颈部和咽后淋巴引流区,后界的位置应根据颈部有无转移淋巴结而定:如颈部阴性,后界置于颈椎棘突的位置;如颈部阳性,则后界应后移以包括颈后淋巴结为准。D40Gy时,后界前移至颈椎椎体中、后1/3交界处以避开脊髓。Dt50Gy时照射野的上下界可适当内收继续照射。D60Gy时再次缩野,仅包括病变区,使总量D达7Gy左右。对淋巴结阳性的病人,如缩野后不能全部包括转移的淋巴结,则在D4y改野时,颈后可用合适能量的电子线来补量,一般不宜超过12MV能量,而对N0的病人则无此必要。
下颈和锁骨上常规作预防性照射。预防性照射的剂量为50Gy/25次
(3)照射体位:最简单的体位是侧卧位垂直照射,但重复性及精确性不够。理想的体位是仰卧位水平照射,头垫合适角度的头枕使颈椎拉直面罩固定,按照射野的形状及大小制作等比例铅模贴于模板上,照射时模板直接插入治疗机即可。
(4)时间剂量因素:多年以来的模式一直是常规分割照射技术,即分次剂量2Gy,每日1次,每周5次,一直到治疗结束。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为了降低放疗副作用而将分次剂量降低或采用分段放疗的作法都应被抛弃。否则因为治疗总时间的延长而使放疗的局部控制率下降。术前照射的剂量为50Gy,术后照射控制亚临床病灶的剂量为50Gy,但对有明显的术后残存者,应针对病变残存区局部加量至60~70Gy左右。单纯放疗在阶段缩野照射时的剂量为D70~80Gy
对晚期下咽癌可考虑用超分割放疗技术,可将局部控制率提高10%~15%
下咽癌的预后
(1)性别、年龄
一般而言,女性患者预后好于男性,年轻患者预后好于年老者,其主要原因与前者的临床症状出现较早,确诊时T、N分期较低有关,但应注意,年轻患者以后发生第二原发癌危险性则明显增加。
(2)肿瘤部位
梨状窝癌,尤其是构会厌皱璧和内侧壁发生的肿瘤,预后明显好于环后区和咽壁区癌,其原因主要与前者的病变相对较局限有关;而发生于梨状窝顶壁的肿瘤,容易向四周浸润发展其预后较梨状窝其他壁发生的肿瘤明显变差。
(3)原发肿瘤
随着T分期的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治愈率明显下降。
(4)淋巴结转移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生存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可下降28%,而且随着N分期的增加及巴结包膜外转移的有无,生存率又将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