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放疗专家申戈,舌根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是什么?怎么治疗?

申戈医生 发布于2021-09-29 15:06 阅读量6048

本文由申戈原创

解剖


位于咽峡的后下方,前方借舌轮廓乳头与舌体分开,两侧通过舌咽沟与扁桃体区、口咽侧壁相接,下方至舌会厌谷及舌会厌外侧襞。


舌根主要由粘膜和肌肉组成,参与语音和吞咽的形成过程,同时舌根又有丰富的淋巴组织,与扁桃体、鼻咽部淋巴组织共同组成韦氏环组成人体重要的防御体系。


因此舌根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病理


鳞癌多见,但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同舌癌相比较差。小涎腺来源的癌也比较常见,还有未分化癌等均可见到。绝大多数舌根部鳞癌以浸润性生长为主,容易侵犯周围结构如舌体、咽壁、扁桃体区、会厌舌面等,同时还向舌根部深层肌肉浸润。


来源于小涎腺的癌多以外生性生长为主因舌根的淋巴组织丰富且属于中线结构,因此舌根癌不仅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而且双侧颈部发生转移的机率较高,约80%的病人在确诊时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30%为双侧转移。


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是二腹肌下及上颈深组其次为颈后淋巴结组和颔下巴结,咽后淋巴结转移也可发生但是少见。


临床表现与诊断


舌根癌以男性为主,男女之比约为2~5:1,但近年来女性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可能与女性抽烟人数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发病年龄偏大,以50~70岁年龄组最为多见。


由于舌根部位比较隐蔽早期病变不易发现。待出现症状时病变范围往往较广泛,已现较深的溃疡及明显的浸润。


最常见的症状是舌咽部疼痛,以吞咽及咳嗽时加重。晚期病变由于舌根深层肌肉受舌根活动受限或固定,病人可出现语音不清及咽下困难。有时舌根部病灶可能是隐匿的,而以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就诊的病人也并不少见。


有这类症状的病人,应借助间接喉镜对这一区域作细致的检查,并须在充分表面麻醉下作指诊以免遗漏舌根部小的浸润病灶。对每例病人应尽量争取作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和病理分型。诊断后还应行进一步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并除外远处转移及第二原发癌的可能。


治疗


早期病变无论是手术还是放疗都可取得好的局部控制效果,但因手术对人体正常结构的破坏及术后对生理功能如语音、吞咽等的影响,早期病变还是首选放疗。


对可以手术切除的晚期病变,应根据具体情况加用术前或术后放疗。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病变,也应给以足量的放疗,仍可取得较好的姑息作用,甚或因对放射治疗敏感,瘤体缩小明显,由不能手术转为可以手术,个别病人甚至因此而获得治愈。


放射治疗


采用双侧野对穿照射+下颈锁骨上垂直照射技术


(1)双侧照射野包括原发病变及上颈部淋巴引流区照射野的上界一般置于颛弓上缘,下界包括声门上区及喉,前界应包括咽峡及部分舌体,后界以包括颈后三角淋巴引流区为原则如此原发病变、上颈深淋巴结、二腹肌下淋巴结、颈后淋巴结全部包括在一个照射野内,而下颈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另设一个单前野垂直照射,但要注意单前野脊髓挡铅或两野交界处挡2cm×2cm~3cm×3cm铅,以避免两野照射时由于共线部位剂量重叠而造成脊髓过量。


(2)照射至肿瘤剂量Dt<40Gy时,两侧野的后界前移以避开脊髓继续照射,颈后区如需要加量可用合适能量的电子线照射,一般不超过12MeV能量。Dt50Gy时下颈锁骨上预防性照射区域可结束,而原发病变区及上颈部淋巴引流区(已不包括颈后三角淋巴引流区)继续照射至Dt60Gy,此时可再次缩野,仅包括病变区加量至D65~70Gy,也可采用深部X射线或电子线自颌下针对舌根和舌会厌谷加量5~10Gy。


对非浸润性生长的舌根癌,高剂量率近距离后装组织间插植方法是一种较有效的手段,常在外照射达肿瘤剂量Dt45~50y时,休息2周再行插植,推量时对T、12病变约20~25Gy,T3、T4病变约30~40Gy。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