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医学科究竟是做什么的,这个问题恐怕不止患者与家属常常困惑,不熟悉的医生也会偶尔遇到对核医学科有言之不详的时候。
我们的每日日常往往是这样的……“这里是核医学科,核磁共振往那儿走”、“这里是做PET/CT,SPECT的,做CT往那儿走”、“这里没有核武器,核素检查没那么大辐射”、“我们不做宠物CT,PET/CT是核素显像”……
直接说文解字吧。核医学科——顾名思义与“核”字有关,“核”在这里是核素的意思。核医学就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来进行医学诊断与治疗的一个临床医学学科。
首先,说说检查,就是通过注射,或者口服的方式将放射性药物导入人体,然后采用可以探测放射性的机器来“拍照”,找到放射性药物的分布。
举个例子吧,小朋友在幼儿园参加几十人的舞台剧扮演小猴子,妈妈认不出来,但这个小朋友说,我会举着一个大桃子,核素示踪,也就是在有病的组织细胞上,装上了一个显眼的大桃子,于是就很容易找到病变的所在了。
比如放射性碘对甲状腺组织有亲和性,可以用于甲亢、甲状腺癌的诊断;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对糖代谢旺盛的细胞有亲和性,可以用来诊断肿瘤与其他各种细胞代谢旺盛的疾病;
99Tc标记的二膦酸盐化合物对骨盐代谢有亲和性,可以用来诊断骨的原发与转移肿瘤,骨的代谢与损伤等疾病。
利用其他不同核素对不同组织的亲和性,核医学科还可以开展心肌显像、肾功能显像、唾液腺显像、神经内分泌肿瘤显像等等。
根据常用的核素放出的射线的不同,核医学科也会采取不同的扫描机器去拍照,如采集单光子,用SPECT,而采集正电子,则是使用PET/CT。
放射性核素分布在哪儿,就在哪儿发出放射线,放射线就可以在这个局部产生一定的物理、生物学损伤效应,从而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这就是放疗的一种。
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用一台机器照射的放疗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机器照射的放疗,射线在人体外由机器发出来,射线强度大,杀伤力强,会选择用比较短的时间快速的杀灭疾病组织,叫做外放射治疗;而核医学是用射线强度很低的核素进入人体,根据对疾病的亲和性去找到病变,就在病变局部产生微弱而持续的放射性治疗效果,叫做内放射治疗。
举个例子,放疗科的外放射治疗,就像减肥时做高强度的集中锻炼和节食,很快见效,让你瘦下来,但长期这样练,身体却吃不消。
而核医学的核素内放射治疗,就像制定了一个长期的运动和饮食计划,持续低强度的产生作用,慢慢达到减肥的效果。对于一些特定的疾病,就可以选择核医学内放射治疗。
比如131碘会高度选择性的由甲状腺细胞摄取,所以可用于治疗甲亢、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及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89锶与骨组织有高度亲和性,所以可以应用于抑制和破坏骨转移瘤,来缓解骨转移的疼痛。
而131碘-MIBG可以与肾上腺素能受体高度特异性的结合,所以应用于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治疗。
而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的核素治疗方式也在不断的进入临床应用。
比如放射性核素与肿瘤抗原相结合,可用于放射免疫显像与治疗;
而用放射性核素标记上配体,可用于受体介导的靶向放射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