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气就喜欢伤害自己:其实这是一种病!

梁雯娟 医生 发布于2023-04-19 16:37 阅读量362

本文由梁雯娟 原创

家长:生活是自己的,不是为了和家人赌气就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可是孩子并不是这样想的……

面对这样的行为家长也很无奈……



案列:高中生自残

小林是个高中生,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男孩子,但是自从上了高一就开始变得更内向(厌学、抑郁,不愿意与人交流),开始美哦与白天黑夜的玩手机。

他曾今读的是一个重点中学,成绩一直也都很理想,高考也如意达到自己理想学校的分数。可是妈妈却不愿意他去那个学校,觉得那个学校太远了,然后偷偷的给孩子改了志愿。来到新的学校一切都不如他的意,老师同学都不是他想接触的人,心理里就越来越责怪自己的妈妈,觉得是妈妈毁了他。

为了报复妈妈,他开始了自残,刚开始他觉得有点痛,但是后来他觉得爽,这种内心的发泄,让他觉得无比的轻松,精神无比的舒畅。

妈妈用“爱”的方式,让孩子变成了这样

不是有句网络语,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秋裤,是妈妈要你穿。

很多父母都是在以对孩子好的名义,在绑架孩子,却自己不自知,最后孩子还不接受这样的好,自己也被折腾的精疲力尽。

家长都是想控制孩子,总是想孩子听话,必须要这样做,必须要那样做,这样不行,总之就是要按我说的去做,不然就是不可以。家长过度的干预孩子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有的抑郁 ,有的失眠,有的焦虑,还有的导致精神分裂等等,不胜枚举……

我们要给孩子适当的空间,要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给予他们自由,但这个自由的前提是不伤害自己和他们。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谁谁谁的产物,他应该有自己的空间。

给家长4点建议

1、让孩子独立一点

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孩子有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有些事情上孩子可以自己解决,至少衣食住上真的没必要过分的进行干预。有的父母去学校什么都要给孩子收拾,衣服还要带回来让家长洗,这些真的没必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没有坏处,还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

2、不要越位

就好比案例中的妈妈,去什么学校是孩子的事情,做为父母只能说有建议的权利,但是不能没通过孩子的同意就直接改了志愿,在一定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事犯法的。不要过分去做主孩子的生活,我们能做的是保护孩子的安全,而不是对其控制。

3、尊重孩子

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让他去尝试,哪怕你不喜欢,但是你也不要否定孩子喜欢的东西。每个人的爱好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做到一起欣赏,但是不能一起伤害。

4、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关心孩子

孩子难免会有情绪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孩子是需要我们的,他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建议,所以我们就做好我们该做的部分,帮助孩子分析情况,给他一些解决方案,但最后的决定权一定还是在孩子的手里面。

希望家长多给一点孩子自由的空间,少一点以好的名义进行“绑架”,他是我们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傀儡机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