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朱舒苏医生 发布于2022-05-12 20:55 阅读量600

本文由朱舒苏原创

随着技术的不断以及对手效果的不断追求,2000年机器人首次引入腹腔镜下泌尿外外科手术,2003年Menon标准化了RLRP 的相关手术技巧,提出了VIP(Vattikuti Institute Prostatectomy)手术方式,该术式在术后的尿控和保留性功能方面有良好的效果。2005年国内学者方烈奎首次报道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手术的技术总结,并于2007年国内泌尿外科年会报道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经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达芬奇机器人因拥有三维视野、多个自由度运动模式、放大10倍倍数以及从平衡性强的机器人手臂等优点,相比较常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更加的精准、精细、精确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术者对前列腺解剖结构及周围组织层次的认识与把握,极大的提高了外科医生的手术能力以及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同时减轻术者的疲劳感以及手术的负荷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以及术后疗效。目前对于RP术后的评价,“瘤控、尿控、性功恢复”成为主要的评价指标,伴随着RARP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大多数患者的排尿功能可在术后的一年内得到恢复,基本上在术后两年内尿控功能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然而,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尿控的早期恢复仍然较差。近来,Bocciadi博士及其团队创新性提出了保留Retzius间隙技术,该手术方式使得90%的患者术后能够达到即刻尿控率满意。国内学者郭宏蹇及团队也将该手术方式加以应用,进一步验证了该手术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即时尿控率。RLRP较LRP及开放手术,操作更加微创、精细,减轻了对患者的创伤,加速术后的康复;但是也存在一些潜在缺点:1、RLRP需要高昂的费用,一方面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在国内只有规模大的医疗中心拥有数量不多的机器人,这一方面也限制了大规模开展。2、RLRP较LRP其完全通过器械操作,术者没有以往器械的触觉反馈,增加了在层次机构的分辨与把握中的难度,这些情况经过一定学习曲线的平台加以过渡[]。3、RARP技术属于新兴技术,目前尚未有大宗病例的远期随验证,以及对于医师颈椎等潜在伤害的研究报道。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