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概述
肾结石指尿中一些成分在肾脏内形成结石,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以泌尿系症状为主的疾病。饮食习惯不良、尿路感染等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二、分类
肾盂结石(常见)
肾盏结石(常见)
肾实质结石(少见)
三、临床表现
1. 疼痛:是肾结石的主要症状,一般是腰部和上腹部隐痛和钝痛。当结石嵌顿肾盂、尿管连接部时产生绞痛,并向下腹部放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作时间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不等。
2. 血尿:常在疼痛或活动后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后者多见。约 20%患者在疼痛发作时可无血尿,也有病人偶因无痛性血尿就诊。
3. 脓尿:合并感染时可见脓尿,急性发作时可有发冷、发热、腰痛、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4. 排石史:急性绞痛发作后尿液中可能有结石或尿砂排出。
5. 尿闭:双肾结石引起两侧尿路梗阻的尿闭,或一侧结石梗阻而对侧发生反射性尿闭。
6. 肾结石引起两侧肾功能损害,可出现尿毒症的一系列症状。
体格检查
1. 发病时脊肋角有触痛或肾区叩击痛。
2. 结石梗阻引起严重肾积水时,可在腰部或上腹部扪及包块。
五、辅助检查
1. 尿液检查:
(1) 常规可见红细胞,特别在绞痛后出现,合并感染时有白细胞、脓细胞及轻度蛋白尿。
(2) 尿液 pH 值、盐类晶体检查及 24 小时尿钙、磷、尿酸、草酸、胱氨酸等测定有助于发现结石的病因。
(3) 尿培养:在合并感染时则细菌培养阳性,多为革兰阴性菌。
2.血液检查:
(1) 测定血钙、血磷:血钙 > 2.7mmol/L(11mg/dl)或血磷 < 0.8mmoL/L(2.5mg/dl)时,应考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可能。尿酸结石时血尿酸 >440μmoL/L。
(2)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比值,血钙可分为两部分,即游离钙和结合蛋白钙。正常人的比例是每 1 克血钙有 0.5 毫克结合蛋白钙,但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游离钙离子增加,因此血清白蛋白往往升高。
(3) 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在肾结石致使总肾功能下降时均升高。
3.B 超检查:可明确结石的存在和了解肾积水情况,尤其对于阴性结石有帮助。
4.X 线检查:
(1) 尿路平片 90%以上的结石可以显影,为诊断肾结石的重要手段。
(2) 静脉尿路造影:可明确结石的位置和双肾功能。
(3) 逆行尿路造影:不作为常规检查,仅适用于静脉尿路造影诊断仍不明确,X 线阴性结石、碘过敏者、IVU 不显影者采用。
5.核医学检查:可判断结石对肾功能及尿流的影响。
6.CT 检查:对 X 线平片不显影的阴性结石可以明确,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方法。
六、诊断要点
肾结石的诊断一般不难,通过上述症状、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多数病例可以确诊。但不能满足于肾结石诊断,同时应了解结石大小、数目、形态、部位、有无梗阻或感染、肾功能情况以及潜在病因。
七、鉴别诊断
1.胆石症、胆囊炎、溃疡病、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所引起的疼痛,可与肾结石的疼痛相混淆,但尿中常无红细胞。
2.肾结核:可表现血尿及肾内钙化灶,但有明显的进行性尿路刺激征。X 线平片上钙化灶多分布在肾窦质内,为斑片状,密度不均匀。
3.肾肿瘤:本病可表现为腹痛及血尿。X 线平片可有肿瘤区钙化,有时易与结石混淆,尿路造影、B 超及 CT 检查可发现占位性肿块。
4.腹腔内淋巴结钙化,胆道结石等在 X 线平片均可显示阴影,但侧位平片它们位于椎体前方,而肾结石位于椎体前缘之后。
5.女性患者有时需与卵巢囊肿扭转及宫外孕鉴别,一般经过短时间的观察,必要时行妊娠尿试验及穿刺检查盆腔有无出血,即能确诊。
八、治疗方案与原则
非手术治疗:
1.肾绞痛治疗:常用方法为:
(1) 疼痛剧烈者可肌注阿托品或 654-2 及度冷丁、强痛定、曲马多、维生素 K3、黄体酮、吗啡,口服心痛定等解痉止痛药物。持续性肾绞痛上述方法治疗无效可用 0.25%普鲁卡因 80ml 作肾囊封闭。
(2) 针灸疗法:取足三里、肾俞、三阴交等穴位,采用强刺激手法。
(3) 指压止痛:指压患侧骶棘肌外缘及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点。
(4) 急诊行体外碎石,可达到立竿见影止痛效果。
(5) 必要时逆行输尿管插管解除梗阻,以求止痛。
2.非手术疗法指征:
(1) 结石直径在 1cm 以下;
(2) 结石光滑无毛刺;
(3) 肾功能正常,无输尿管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4) 无明显梗阻和感染。
3.非手术疗法方法:
(1) 大量饮水,使尿量达每日 2000ml 以上,促使结石的排出;
(2) 体位排石的方法是适量运动及叩击肾下盏,可倒立排石;
(3) 服用排石药物;
(4) 输液加速尿冲击治疗。
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1) 反复发作肾绞痛,经药物治疗不能排出的肾结石;
(2) 合并严重梗阻、感染危及肾实质;
(3) 急性梗阻性无尿或少尿;
(4) 无功能的脓肾;
(5) 结石引起癌变或癌合并结石。
2.术式选择:
(1) 肾盂切开取石术:适用于肾盂、肾盏内结石;
(2) 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适用于大的肾盂结石;
(3) 肾实质切开取石术:适用于较大的鹿角状结石,估计经肾盂切口不能取出者;
(4) 肾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肾上、下极的多发性结石;
(5) 离体肾切开取石及自体肾移植术:适用于多发性鹿角状结石或复杂性结石;
(6) 肾切除术:适用于合并脓肾、肾功能严重破坏,对侧肾功能良好者;
(7) 双侧肾结石,一般是选择病变较轻、功能较好、结石少而易取的一侧先行手术,待情
况改善后再作对侧;
(8) 肾造口术:肾结石积水合并感染为脓肾,全身情况甚差或对侧肾功能 损害,可暂作肾
造口术,待情况改善后,再制定下一步处理方案;
(9) 体外冲击波碎石:采取综合措施可使约 80%以上的肾结石病人避免手术,治愈率可达90%以上。一般以 3cm 以下的结石碎石效果好,大的结石可分几次进行,要求结石侧输尿管通畅,肾功能良好,未并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