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的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BMI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判定肥胖的指标,中国成年人肥胖分类标准为BMI在24~27.9 为超重,≥28为肥胖 。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 指出,中国成年人男性腰围≥85 cm,女性≥80cm时,高血压、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就增加。
一、营养平衡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来决定热量的供应。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对健康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合理膳食包括改变膳食结构和食量。选择低能量、低脂肪、优质蛋白食物。三大营养素分配合理,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的40%~50%,提高蛋白质比值,占总热能的20%~30%,脂肪比值控制在正常要求的上限,占总能量的25%~30%。对成年轻度肥胖者,可按每月减重0.5~1.0kg,中度以上肥胖者每周减重0.5~1.0kg,每日摄入能量比所需能量少500~600Kcal,这种速度是合适的,否则短期内大量减重对健康是有害的。
二、巧选脂肪
据营养学家分析,脂肪分为三类:第一类可增加人体胆固醇含量,如各种畜肉及其制品,奶油与乳酪中的脂肪;第二类对人体胆固醇含量影响甚微 ,如鸡肉、蛋类和甲壳类动物脂肪;第三类是能够降低胆固醇的脂肪,如橄榄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等。显然,后两类脂肪是爱美人士的最佳选择。
三、三餐定量
合理掌握三餐的进食量是保持健美的又一关键。食量不可过多,也不宜太少,计算食物的热能与份量时要了解生熟有别。据测算,青年男女一天的进食量 大致如下:粮食500克,蛋1个,瘦肉100克,鱼150克,豆类200克,蔬菜 500克,牛奶200克,植物油25克 。
四、细嚼慢咽
咀嚼能够消耗一定的热能,吃同样的食物,细嚼慢咽比狼吞虎咽更有利保持体重适中。
五、少吃多餐
在确定总能量的前提下增加餐次,比起一日三餐,养分摄取不受损失,但体
内产生的热量要少得多。原因在于,每餐进食量减少可降低血中胰岛素水平,从而增加脂肪酸的燃烧 。
六、摄足微量营养素
科学家发现肥胖与某些微量营养素缺乏有关,如维生素B1、B6与尼克酸等,它们是脂肪分解的“催化剂”。 钙、铁、锌等矿物元素也是体内能量转换的必需物质。这些微量营养主要分布于绿色蔬菜及干果之中,故三餐宜多样化,坚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的配餐原则。
作者:唐寒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