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一颗颗想减肥的心就开始蠢蠢欲动,令人不由得思考,为什么每到春天,都会又开始一轮,“三月不减肥,全年徒伤悲”的减肥热潮?可能前一年的计划没有成功,但是前一年的减肥计划是怎么失败的呢?是什么在破坏人的减肥大计?
为什么总是在没有控制住自己之后才感到懊悔,但是面对美食的诱惑还是无法自控?这个社会是不是存心在和减肥的我们过不去?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对于控制体重可能比营养知识更重要的——自控力。
“自控力”的两大基石
如果要应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可能每个人的自控力都不够,但是好消息是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让我们分辨“减重”中的“自控力陷阱”,并且能帮我们绕过陷阱,成功减重。
成功减重的关键是自控力
自控力有两大“基石”,这两点对于提高自控力特别重要,第一点:
目标,目标,目标
自控力不止是学习如何“说不”,
而是如何和自己和解。
目标,会增强我们的自我意识。如果没有目标,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大脑不会意识到这是需要自控力的抉择时刻,只会用最简单的方法执行默认选项,在饮食方面也就是追求“好吃的”东西,所以如果不牢记体重目标,我们很难拒绝冰箱里的汽水,买一送一的蛋糕或者免费的糖果。
可行的应对方法
每天早上对自己默念体重目标,目标应该是现实、短期而且可执行的,比如1年从L码减到S码就不是很容易执行的目标,而1个月体重下降1kg或者腰围减少2cm是可行性较强的目标。
减少压力可以提高自控力
为什么自控越来越难?
一方面生活本身就很难,压力和应激无处不在,另一方面,“神经营销学”功不可没,商店的布置,广告的宣传,都在利用我们本能的心理反应来卖给我们实际不需要而且会破坏体重控制的“超加工食物”,要在这样的“致肥胖环境”中自控,除了把握自控力基石之外,还需要一些使用的技巧,接下来会总结一些常见的导致减重中“失控”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它们。
1、不把减重和罪恶感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把“食物”道德化的后果,如果我们不把吃和限制自己联系在一起,就不会把甜食和大餐当成一种自我奖励的方式,不会调入这些“道德许可的陷阱”。
可行的应对方法
没有好的食物和坏的食物,停止把食物贴上道德的标签。不把食物和奖励联系在一次,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奖励,比如一次放松按摩或者一点独处时间或者一件漂亮衣服。
2、“神奇词语”和“光环效应”
如果一个酸奶包装上写了“低脂”,你会不会更容易买它?如果一份外卖套餐中有一小份“沙拉”,你会不会觉得它更健康?而实际上“低脂”的酸奶可能热量更高,而含有沙拉的套餐热量可能高于其他套餐,但是因为商家非常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他们利用了“神奇词语”和“光环效应”,骗我们心甘情愿地吃了会破坏减重目标的食物。
用沙拉当配菜会让人吃掉更多的汉堡
更好的方法是去找一种自己爱吃并且能接受的含有蔬菜的食物来,比如烤蔬菜、或者蔬菜汤而不是逼迫自己去吃无法接受的沙拉。
可行的应对方法
最好的做法是用客观的,可衡量的标准来评判食物,比如卡路里,重量,脂肪含量,添加糖的含量,不把目光完全集中在商家希望我们看到的宣传语上,而是放在客观的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上。
不要否定自己的喜好,寻找一种自己可以接受的健康食物,而不是强迫自己变成吃沙拉鸡胸的机器。
3、错把渴望当幸福
冰淇淋永远没有想象中的好吃
但有多少次吃确实能给我们带来想要的感觉呢?可能很少,实际上当我们想要吃某些东西的时候,可能是渴望对食物的附加价值,安全感、温暖、被承认等等,如果我们能看清对食物渴望的根源,也许可以不通过吃来获得comfort(安慰)。
食物之所以好吃因为它带给了我们很多回忆
这就是神经营销学利用了我们的渴望,获得的成功。
可行的应对方法
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包装和向自己推销“健康”食品。在吃饭的时候增加仪式感是一种好的方法,为什么“网红”拍摄的食物即便是甘蓝沙拉,看起来也很好吃?因为它们附加了新鲜、色彩(即便是只加上一点西红柿和南瓜籽)、精致生活(餐具和背景),我们在吃健康食品的时候不妨也给自己增加一些精致,或者增加一些选择(比如是加南瓜籽还是葵花籽还是奇亚籽),这会让控制体重看起来也很幸福。
利用神经营销学向自己推销健康食物
4、目标释放
但是大脑的天生乐观会让我产生“目标释放”的错觉。而在“目标释放”之后,如果我们同时还把减重和罪恶感联系在一起的话,往往就会用对目标有害的方法来奖励自己,典型的情境是从健身房出来,因为在椭圆机上运动了20分钟(实际消耗了150kcal)所以奖励了自己两个烤串(160kcal)或者一个煎饼(400kcal),结果就是在健身房中消耗的热量并没有让我们向减重的目标更进一步。这种“进一步退两步”的情况是造成很多减重失败的原因。
我们在健身之后过度补偿
制定目标和计划会给人带来好的感觉,所以我们总是乐此不疲的制定计划,但在实施的时候却没有那么积极,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新年都会制定同一批新年目标,和为什么每到三四月份都会开始新的减肥计划。
可行的应对方法
处理“目标施放”的方法和自控力的第一大基石是一样的,随时记住目标,只有牢记目标才能不被一时的小目标完成所迷惑,意识到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对目标有益的事情,但是同时做两件对目标无益的事情只会让一小步进步失去意义。
5、如何面对失控?
人在压力大和疲惫的时候很难自控,回想自己自控力最差的时候,暴饮暴食的时刻,很多是情绪低落倍感焦虑的时刻。“自控力”是耗费能量的,从早上早起上班,通勤路上,工作中的各种状况,到晚上回家最终把小怪物哄睡,这时的我们,自控力已经所剩无几了。
“人的自控力岁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没有人拥有无穷的自控力,而自控力的差异并不在于状态最好的时候,而是关于“支撑住最疲惫的自己”。
如何支撑最疲惫的自己才是关键
减重失败的恶性循环,我想有过减重经验的人一定不陌生,因为压力或者情绪开始吃了第一口零食,在意识到之前一包零食已经下肚,罪恶感油然而生,对自己的厌恶让压力更大,为了缓解新的压力,我们只能诉诸于自己最熟悉的方式也就是吃,这样的恶性循环会耗费所有的自控力。而在这个恶性循环中,罪恶感是根源。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失控,不因失控去责备和惩罚自己,那么就不会进入压抑——失败——更多压抑的循环。
如何在自己失控的时候帮助和接受自己,不得不提到的是“自我谅解三部曲”
首先,停下来想一想你感觉如何,是在感到罪恶感和厌恶之前的感觉,是快乐满足?还是抑郁或焦虑?承认并接纳自己的感受
第二步,告诉自己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个错误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步,想象如果经历这些的是你的一个需要被安慰的朋友,你会安慰他,你会责备他吗?会全面否定他吗?会逼迫他把吃的东西吐出来吗?还是会宽慰他,帮他转移注意力?
如果能有信心的面对失败,那么相信没有什么自控力的挑战是能难倒我们的了。
最后的话
“可行目标”和“减少压力”是自控力的两大基石,而这两大基石的源头都是接受自己,自控力的最后一章中作者的一段话非常好的总结了这一点,今天也来用这段话作为结束:
接纳自己是自控力的源泉
来源:西希营养学
版权致谢:我们希望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版权归原作者,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