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很多肉芽肿患者在求医路上走过不少弯路,也踩过不少坑。从病情诊断到治疗,一个小小的不合理检查也许就是一切煎熬的开始。
01肉芽肿诊断做穿刺
“也看不出具体是什么炎症,做个穿刺看看吧。”多少肉芽肿患者在看病时听到过医生的这句话。
按照医生嘱咐,做穿刺抽出了部分组织送去病理检查。一周的时间,结果出来了,确实是肉芽肿。但很多患者发现自己穿刺的伤口一直不好,甚至都已经出脓。更有患者,本来完好的乳房从穿刺伤口开始逐渐扩散溃烂,乳房外形受到更大的破坏。
所以,一般是不建议肉芽肿患者做穿刺诊断病情的。
穿刺有一定诱发肉芽肿病情发展的作用。可能会使乳房局部形成脓肿窦道,并且脓液从穿刺口流出。
临床上很多肉芽肿患者的病情并不严重,还没有发展到破溃流脓的地步,但经过穿刺加速了病情的发展,出现脓液从窦道流出,穿刺口长时间不愈合的情况。
甚至脓液流经之处会沾染其他病灶,形成新的窦道,再次破溃,乳房外形被严重破坏。
如果真的要做穿刺检查,在进行穿刺时要注意选择本就异常、快发病的皮肤进行穿刺,不要选择完好的皮肤位置进行。
02肉芽肿诊断做钼靶
还有很多肉芽肿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建议做钼靶进一步检查。殊不知这也是一个“大坑”。
研究表明,肉芽肿发作的一大诱因就是乳房受到外力撞击或挤压,比如日常生活中受到孩子碰撞等等。
由于挤压,乳腺导管内的分泌物、残存乳汁及角化物等产生外溢现象,导致乳腺局部过敏反应后发病。
所以,对于肉芽肿患者来说,不应挤压乳房。而用钼靶做检查,恰恰是要对患者的乳房进行挤压才能成像,这对患者来说根本就是雪上加霜。
03肉芽肿的诊断很依赖医生经验
对于肉芽肿的诊断,我们不得不提到医生的专业性和经验性。
由于肉芽肿的特殊性,很难靠彩超进行判断,更何况大部分彩超医生并没有见过这个病症,对于报告的描述也很可能有所欠缺。
同时,一些门诊医生也并不常见肉芽肿这个病症。所以结果无非就是医生按照普通的乳腺炎症进行治疗或是建议做进一步的穿刺、钼靶检查,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虽说部分医生很难直接通过彩超或是手诊得出结论。但是一些很有经验的医生,往往还是能够直接诊断,并做出准确的病症发展情况判断。
即使肉芽肿是一种很少见的乳腺疑难病,但还是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优秀医生、专家专攻此病,这些医生无论是在病情的诊断还是在疾病的治疗上都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