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简称肉芽肿。导管扩张症,1951年以前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现简称浆乳。浆乳、肉芽肿在病理学上实际是属于两种疾病,虽然20%的肉芽肿可以伴发导管扩张症,但是GLM有它独特的病理学特征,资深的病理专家能够鉴别。一些经验不足的病理医生也有可能与浆乳混淆不清。
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区别:
1、发病部位不同:
肉芽肿发生于腺小叶,即末梢导管与很多腺泡构成的腺小叶,就是产生乳汁的地方。而浆乳是发生于乳晕下集合导管或较大的导管,是输送乳汁的管道系统。
正因为此,肉芽肿的肿块85%始发于乳房的周边地区,而浆乳95%始发于乳晕周边2厘米的中心区范围内。中心区是导管集中的部位,腺小叶可以散布很远的地方。
2、炎症性质不同:
肉芽肿属于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炎症。而浆乳属于反应性炎症,是导管内容物外溢引发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3、病程长短不同:
肉芽肿的平均病程仅3、4个月,浆乳的病程可达数十年。
4、好发年龄段不同:
肉芽肿平均年龄33岁,很少超过40岁,除非生育过晚。浆乳的好发年龄较大,经常达到50岁以上。
5、临床过程不同,即疾病的自然史不同:
肉芽肿发病突然,进展快,病情重,有10%的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病倾向,少数病例也可有3-10个月缓解期,但最终还会急剧发作。
皮肤红肿破溃流脓,肿块此起彼伏或伤口长久不愈合,少数人可能倍受煎熬后自愈。浆乳可临床治愈数年或数十年,间歇期可完全如同常人,以后多次反复发。
6、侵犯真皮的倾向不同:
肉芽肿对真皮有特殊的亲和力,当炎症波及到皮肤时,常在真皮内形成化脓性肉芽肿性炎,局部形成皮肤的“鹤顶红”。
有时皮肤颜色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累及小片真皮,受侵犯的真皮如果术后残留,就可能局部皮肤溃烂,需要再次清除。
7、下肢结节红斑: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那种医学书籍记载结节红斑与乳腺疾病有关。但可以证实20%的肉芽肿伴发下肢乃至全身的结节红斑,特别是脚部的结节红斑,并有病理活检切片证实。现在,医生们可以将下肢结节红斑作为肉芽肿诊断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只要乳腺的炎症伴发了结节红斑就可以肯定是GLM,而非浆乳。
8、多发关节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
10%的GLM伴发多处关节痛,常累及膝踝关节,或手指小关节。关节痛或红肿不能行走,甚至需要座轮椅。
还有莫名其妙的牙痛,颈部、肘部疼痛,头疼、腰疼,全身倦怠、酸懒乏力,反复的荨麻疹,脸部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反复出现的皮疹,还有发烧甚至40度高烧,白血球升高,血浆球蛋白IgG4升高,20%高泌乳素血症等等。而浆乳很少有全身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