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不愈的眩晕真凶:前庭神经炎

罗翰医生 发布于2024-08-07 22:23 阅读量899

本文由罗翰原创

前庭神经炎 ( vestibular neuritis , VN ) 是指一侧前庭神经急性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和不稳易向患侧倾倒等症状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外周性眩晕疾病既往该病命名混乱,现基于病理学及影像学研究证据,发现受累侧前庭神经萎缩,伴或不伴未梢感受器受损,建议命名为前庭神经炎,不再使用前庭神经元炎和其他名称,未明确诊断前可先纳入急性前庭综合征的诊断范畴。


前庭神经炎的分型:


Walther前庭神经炎分成了三个亚型:I: 前庭下神经炎 (<5%)Ⅱ型:前庭上神经炎 (45%)Ⅲ型: 完全的前庭神经炎 (55%)。解剖因素:前庭上神经的骨管更长(是总干长度的7),管腔更狭窄,解剖学差异及其他因素导致了前庭上神经更易受累。


前庭神经炎的急性期:


急性眩晕起病14内,或床旁检查仍存在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临床出现持续且严重的眩晕,患者常明确描述为“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及不稳感,站立时易向患侧倾倒,不伴听力下降及其他脑干小脑症状,头部活动加重眩晕;急性期患者常会选择健侧耳向下、闭目侧躺、保持头部不动等姿势以减轻眩晕症状,眩晕症状一般在1至数天后逐渐缓解。


前庭神经炎的恢复期:


急性眩晕起病超过14且床旁检查未发现自发性眼震。患者眩晕症状消失,此时患者多描述为非旋转性头晕、不稳和/或头部运动后的短暂眩晕;此阶段患者通常可独立站立行走,部分患者会出现行走时向一侧的偏斜,偏斜方向与前庭代偿状态相关。


前庭神经炎的眼震特点:

①双眼共轭;

②在头参照坐标系的平面和方向上跳动,而不受注视位置影响;在前庭神经炎中典型的是水平-扭转眼震;

③遵从亚历山大定律:即向快相侧凝视时,眼震速度幅度增大;向慢相侧凝视时,眼震速度幅度减少,但眼震方向和眼震类型不发生改变;

④固视时眼震减弱,去除固视时眼震增强;

⑤用仪器记录的眼震慢相为恒速型;

⑥水平方向摇头、乳突或前额部震动、过度通气均可使眼震幅度增强。


图一 右侧前庭神经炎的眼震特点(符合亚历山大定律)

https://mp.weixin.qq.com/s/NplS9FfXYAOcd5vIOuqx6g?token=1152689437&lang=zh_CN


图二 右侧前庭上神经炎的视频头脉冲试验


图三 左侧前庭神经炎的双温试验


图四 左侧前庭神经炎的正弦谐波加速试验


图五 左侧前庭神经炎的阶跃试验


前庭神经炎的诊断标准:


前庭神经炎的治疗建议:


(1)急性期可限制性使用前庭抑制剂,原则上不超过3


(2)推荐使用增强前庭代偿的药物如倍他司汀和银杏叶提取物,使用疗程应贯穿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前庭代偿时间相匹配;


(3)急性期推荐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恢复期患者不推荐激素治疗,不推荐抗病毒治疗;


(4)推荐尽早开始个体化的前庭康复锻炼。


前庭神经炎的预后


大部分前庭神经炎预后良好,部分患者会出现慢性化,随访前庭神经炎患者双温试验发现最终只有42%的患者恢复正常。眩晕、恶心、呕吐和步态不稳等症状在发病1天至数天后显著改善,并在随后数周内逐渐恢复正常。症状的改善更多是中枢代偿的结果,而不是患侧前庭功能恢复所致。尽管前庭神经炎患者的上述症状因代偿而消失,但有些症状如头部或躯体运动时出现的不适感如运动性视觉模糊、视振荡等,可长时间或终生存在。


前庭神经炎继发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急性期后30%-50%的患者会持续存在头晕不适、不平衡感及即将跌倒感等后遗症状,表现为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 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 PPPD),可能与患者的焦虑状态、人格特质、视觉依赖等因素相关,但与双温试验以及vHIT结果无关。视觉运动敏感也是前庭疾病患者发展成慢性头晕的重要因素之一,视觉依赖的患者临床预后差。因此,应早期评估是否存在与预后不良相关的视觉依赖和/或心理疾患,而不必过多强调双温试验和vHIT等检查结果在长期预后评价中的价值。前庭康复和心理干预将有助于预防前庭神经炎患者继发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