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嵴帽:to be or not to be?

罗翰医生 发布于2024-07-31 23:35 阅读量772

本文由罗翰原创

  嵴帽病(cupulopathy):是轻嵴帽与重嵴帽的统称,指由于壶腹嵴帽和(或)周围淋巴液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使嵴帽与周围内淋巴液相对比重改变而引起的一类内耳疾病。临床表现为与体位改变相关的位置性眩晕及持续变向性位置性眼震(>1min),常具有自限性。

    位置性酒精眼震(positional alcohol nystagmus , PAN): 1956年由Aschan等提出,其观察到喝酒后出现持续性向地性/背地性水平眼震现象,称为位置性酒精眼震。PAN 1期:由于嵴帽靠近毛细胞,在乙醇扩散进入嵴帽的速度快于扩散进入周围的内淋巴液的速度,导致饮酒后0.5-3.0h的时间段内,嵴帽的比重低于内淋巴液,表现为持续性向地性眼震。PAN 2期: 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下降,乙醇从嵴帽进入血液的速度快于从内淋巴液扩散进入血液的速度,导致饮酒后3.0-6.0h时间段内,嵴帽的密度高于内淋巴液,表现为持续性背地性眼震。

    各种原因引起嵴帽比重低/高于内淋巴液,导致嵴帽偏斜,Roll test时出现持续向地/背地变向性位置性眼震,没有潜伏期,没有疲劳性,存在眼震消失的平面,即为轻/重嵴帽理论。

    零平面:头位变动使嵴帽长轴平行于重力垂直线,嵴帽不发生摆动,不形成离/向壶腹端的嵴帽偏斜,两侧前庭感受器放电率相同,称为零平面。①第一零平面:患者坐位时,头部轻度俯屈或后仰20-30°过程中出现眼震消失的平面,则该位置为第一零平面,是否存在具有争议。②第二零平面:患者平卧位时,头部向后仰卧 60°,再向患侧转头 20°-30°,过程中出现眼震消失的平面,则该位置为第二零平面,第二零平面对于轻/重嵴帽的诊断和判断受累侧意义最大。③第三零平面:患者俯卧位时,向患侧转头(偏转角度约20°-30°)过程中,出现眼震消失的平面,则该位置为第三零平面。轻嵴帽在零平面两侧,眼震快相背离零平面方向。重嵴帽在零平面两侧,眼震快相向着零平面方向。

    轻嵴帽眼震强度: 零平面转头90°> 俯卧位>仰卧位>坐立位。重嵴帽眼震强度: 零平面转头90°> 仰卧位> 俯卧位≥坐立位。

    轻/重嵴帽目前认为并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多种内耳损伤后外周前庭系统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各种原因都可能诱发,是一类临床症候群。轻/重嵴帽目前仍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因此我们在眩晕疾病的诊断流程中,应首先考虑其他有针对性治疗措施的发作性前庭综合征,而不是直接诊断为嵴帽病。但轻/重嵴帽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水平半规管不同方位的眼震机制仍有较大帮助。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