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
午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这首诗是许文通的《端阳采撷》,描写了端午时节的风俗。晶莹如玉的粽子香味扑鼻,江上赛龙舟千船竞驶。在家门口插上艾叶,还要喝雄黄酒,这样能够避瘟除秽、驱蚊防虫。小孩子骑在父亲的肩膀上,胸前还佩戴着香囊。
端午,又称端阳,与春节、清明和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要插艾条,喝雄黄酒,戴香囊,还要摘取兰草煎汤沐浴,又称“浴兰节”。可以看出,端午节是古时的“卫生节”。农历五月,天气炎热,气候潮湿,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瘟疫疾病多发,很多毒蛇害虫都开始活跃起来,很容易给人带来伤害。古时又称农历五月为“五毒月”。人们在端午节到来之时,采集各种药材,然后将这些药材用于饮食、沐浴、熏烟,放在自己的住所旁边,把药材装入香囊随身佩戴,以养生健体、避瘟除秽、驱蚊防虫。端午节,健康养生要做好以下三点。
养
生
攻
略
糯米香粽 · 适量吃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粽子是由糯米和馅料再加上外面的粽叶包成的。端午节吃粽子,不只是为了吃粽子里面的糯米和馅料,也是为了粽叶的味道和药性。粽叶一般是用箬竹的叶子,它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作用。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和敛汗的作用。
但是糯米不易消化,脾胃虚弱的朋友可以少吃一点,不宜多吃。可以把粽子里的糯米换成黄米,或者糯米和黄米混合着来包,这样更容易消化一点。另外,有糖尿病的朋友不要多吃,避免引起血糖快速升高。如果粽子吃多了,出现不消化的情况,可以用炒山楂煎一点水来喝以消积化食。
如果喜欢吃甜粽子,可将糯米中蜜枣换成新疆大枣,糖分少了许多但营养价值却高了,粽子里再加些枸杞、葡萄干、龙眼肉,煮好后的粽子酸酸甜甜,口感更丰富。
用糯米、枸杞子组合而成的粽子,具有滋补肝肾及明目的功效。适用于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病症的人群。
中药香囊 · 随身戴
端午节戴中药香囊,不仅是一种装饰,还具有一定的芳香除秽和驱蚊防虫的功效。俗话说“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中药香囊来源于我国传统的“衣冠疗法”。唐代著名中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中药香囊可“可辟疫气,令人不染”。芳香味的中药香气走窜,具有化湿、辟秽、开窍、驱蚊等作用。把芳香类中药放入香囊中随身佩戴,经口鼻吸入,可以对人体进行整体调节。此外,芳香类中药含有的挥发油被研究证实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制作香囊常用的中药有:艾叶、丁香、雄黄、藿香、甘松、薄荷、冰片、苍术、石菖蒲、草果、白芷、紫苏叶、贯众等。一般的香囊的香味特别重,里面可能添加了香精萃取物,久闻对身体无益处。中药香囊的香味是天然的草药香。
佩戴中药香囊需要注意,过敏性体质或者有过敏性疾病的朋友不宜佩戴,孕妇也不宜佩戴。中药香囊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不用时要注意密封。
此外,中药香囊还要注意防水、防潮,保持香囊干燥。如果中药香囊受潮,药效会降低。如果中药香囊沾水,部分药材可能会变质,遇水后一定要及时更换。
绿豆乌梅 · 解暑热
端午时节,天气炎热,很容易中暑,很多人喜欢喝很多冰镇饮料,但是这些冰镇饮料不建议大家长期喝,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痰湿内生。那么除了冰镇饮料,还有什么其他解暑的饮品吗?
绿豆汤和酸梅汤既能解暑,又不会伤脾胃。绿豆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暑的作用。绿豆除了直接煮汤,还可以搭配其他药食同源的食物,绿豆配薏米、绿豆配冬瓜清热祛湿,绿豆配百合清热养心。绿豆汤虽好,不要空腹喝,不能一次喝太多,不要与温热中药同服。体质虚寒的朋友不宜喝绿豆汤。
酸梅汤由乌梅、生山楂、陈皮、生甘草、玫瑰花和冰糖煮成,其中最重要的是乌梅、生山楂和陈皮,它们的最佳比例是1:1:1。酸梅汤熬好后在上面撒一把桂花,不仅味道更好,品相更佳,而且桂花还有温肺化饮,散寒止痛的作用。
端午时节,养生注意以上三点,以平安健康地度过。
专家推荐
擅长:运用中医经典名方治疗内科常见疾病,如失眠、头晕、头痛、耳鸣、胸闷、心悸、反酸、腹胀、便秘、肥胖、焦虑、抑郁、痤疮、湿疹、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糖尿病、痛风、甲状腺结节、前列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等。尤其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心脏神经官能症、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脑梗死等疾病
出诊信息
出诊地点:中医虞桂博士工作室
医院地址:北京西鹤年堂中医医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