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D是一名5岁大的小男孩,2个月前的一天晚上,他在家玩耍时突然摔倒,之后出现昏迷,妈妈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做完检查医生告诉她说孩子得了“急性小脑脑梗塞”。“脑梗塞?!”小D妈妈顿时惊住了,“我孩子这么小,怎么会得脑梗塞?”小D妈妈不能接受,在她的印象里,得脑梗塞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康复后还会留下身体的残疾。
疑问归疑问,孩子的治疗可没耽误,小D转到我们医院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做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取出术”,手术后又转到我们科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刚来康复科的时候,孩子只能扶着坐一会儿,我们康复团队给孩子做了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由专业的治疗师开展康复训练,随着每天的康复训练,小D的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慢慢能够独坐,到扶着站,再到在悬吊器械的辅助下勉强迈步行走。以下是最初训练行走时的动态图(网络问题不支持gif格式)。
经过2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小D的情况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出院时已经可以跑跳了,如下动态图。
脑梗塞的定义
“脑梗塞”,通常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的疾病,其实儿童时期也会发生。简单来说,脑梗塞就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儿童脑梗塞的原因有哪些?
儿童脑梗塞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先天性血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是两大主要原因。本案例中的小D考虑小脑血管畸形导致的小脑梗塞。有血管畸形的孩子随着年龄增大,脑部供血量需求增大,原本畸形的血管不能满足脑部供血需要,就出现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发展为脑梗塞。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心脏内的血液流动异常,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部血管,导致脑梗塞的发生。此外,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脑血管畸形等也可能增加儿童脑梗塞的发病风险。
小脑梗塞的表现有哪些?
小脑梗死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主要影响小脑的功能。小脑是人体平衡和协调运动的重要器官,当小脑发生梗死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头晕、走路不稳、共济失调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昏迷,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
儿童脑梗塞的预后怎么样?
儿童的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意味着他们的脑组织在受损后具有更大的修复和重建能力。因此,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在脑梗塞后通常具有更好的恢复潜力。然而,这种恢复能力并非绝对,其实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脑梗死的面积、治疗的及时性以及康复计划的有效性等。
脑梗死恢复期进行专业、及时的康复训练是帮助儿童恢复运动功能的重要手段,对孩子的预后和未来生活质量有着深远影响,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力量训练、改善肌肉张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和协调能力训练等。早期介入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
虽然儿童脑梗塞大多数是先天性因素所致,但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脑梗塞也非常重要。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鼓励孩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跳绳等,保持健康的体重。同时,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总之,儿童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家长们高度重视。通过了解这些疾病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