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上,病程超过28天的意识障碍患者即进入慢性意识障碍状态,慢性意识障碍包括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和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也称微小意识状态。
随时间的推移,VS和MCS两种状态可能连续双向转化,可能从意识障碍中清醒,也可能停留在某一种反复的状态。功能性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相比,MCS患者具有不同的、更轻的神经解剖病变基础,因此可能有更好的预后。治疗手段和强度可能影响和决定意识所维持的状态及恢复过程。
什么是最小意识状态?
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是指患者意识严重改变但对外界环境保留一定程度的意识。相对于植物状态,患者至少可偶尔表现出有目的的动作或反应,包括可执行简单命令、对询问做出姿势或言语反应、说可理解的言语、对激发情绪反应的声音或图像做出微小反应,准确伸向物体所在位置或者注视和追寻视觉刺激。
如何区分植物状态和最小意识状态?
1.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MRI的默认网络 (DMN)连接强度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水平显著相关,后扣带回区域的激活强度可区别MCS与VS诊断,并可间接提示患者预后水平。
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可通过测量关键脑区(内侧前额叶皮层、后扣带回等)的葡萄糖摄取与代谢水平,采用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等指标有效评估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不同脑区活动水平及相应的残余意识,帮助预测预后。
3.量化脑电图(qEEG):对EEG信息进行识别与量化分析,振幅整合反映了振幅的变异,其分级越差则预后不良可能性越大。功率谱分析提示意识水平差的患者高频能量减少而低频能量增加。谱熵、脑电复杂度、功能连接等相关的指标也可在组间水平上区分VS和MCS。
4.慢性意识障碍程度评定量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无反应状况全貌量表(FOUR)、韦赛克斯头部损伤量表(WHI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