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健康人”的烦恼

蔡丽医生 发布于2022-04-24 17:41 阅读量3314

本文由蔡丽原创

              近一年来,陈生经常出现上腹饱胀,嗳气,早饱,恶心等症状,少量进食就会产生饱胀感和堵塞感。到多家医院就诊,均未发现异常。为此,,陈生整日忧心忡忡,吃不下、睡不着,人也瘦了10多斤。

陈生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什么病情缠绵不愈?
       陈生这种无器质性病变或仅有慢性胃炎,以消化不良为表现的症候群,在临床上被称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比较常见,我国报道的患病率,几乎接近50%,又以中年妇女多发。此病虽然对患者生命安全并不造成威胁,但是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患者多四处就医,重复做大量检查,不仅耗费大量医疗资源,给个人和社会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也使患者身心俱疲,易出现抑郁、焦虑,并影响睡眠质量,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生活质量低下。

                                                  

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餐后饱胀感、早饱、中上腹痛及中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有哪些
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多种因素有关。

①胃肠动力障碍:包括胃排空延迟、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

                            

②内脏感觉过敏: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的感觉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内脏感觉过敏可能与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系统的调制异常有关,即脑-肠轴的功能异常。

③胃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胃容受性由进餐诱发的迷走-迷走反射调控,并由胃壁的氮能神经的活动介导。胃容受性受损主要表现在胃内食物分布异常、近端胃储存能力下降、胃窦部存留食糜。这一改变常见于有早饱症状的病人。

胃酸分泌增加和胃、十二指肠对扩张、酸、其他腔内刺激的高敏感性: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临床症状酷似消化道溃疡,而且抑酸药物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⑤幽门螺杆菌感染:尚无法确定幽门螺杆菌是否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⑥精神和社会因素:调查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和十二指肠溃疡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生活中,特别是童年期应激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正常人和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但精神因素的确切致病机制尚未阐明。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有哪些?

     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中热感、嗳气、食欲缺乏、恶心等。常以某一某一组症状为主,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许多病人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中上腹痛为常见症状,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亦可无规律性,部分病人表现为中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常与进食密切相关。餐后饱胀是指正常餐量即出现饱胀感;早饱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
不少病人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怎么治疗?

   旨在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一般治疗
    帮助病人认识和理解病情,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避免烟、及服用非体药。避食用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注意根据病人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治疗。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持良好的心态,适当参加运动和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
(二)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经验性治疗。

预后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可以反复间断性发作,一般认为社会心理负担越重、疑病者,症状越不容易消失。

维护消化系统功能的饮食指导建议

     保持良好心态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1、细嚼慢咽
      进餐时,尝试每一口都咀嚼25-50次,食物被咀嚼得越碎,越容易与唾液中的消化酶充分接触,有利于消化。同时还能够促进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分泌,促进消化道的愈合和修复。
2、快乐进餐

              

      吃饭时不要做其他事情,饱餐后,大脑需要20分钟才能得到消化信息。
3、规律进食
4、睡前3小时不要进食
     夜宵促进食物返流,并导致体重增加。
5、饭前深呼吸
      用餐前做五次5秒吸气5秒呼气的深呼吸,激活副交感神经的脑肠轴。
6、处理生食前后洗净双手、用具以及砧板,尽可能地避免生鱼、肉、家禽等发生沙门菌暴露。

相关疾病: